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4个基本原理分享(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哪些)

历史唯物主义4个基本原理分享(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哪些)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里简单说来有五大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真理来源于实践;阶级分析。我们在分析历史,包括党史,新中国史,都要严格遵循这些原理。同时还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运用矛盾的方法进行分析,擅于将各方面的矛盾通过对立统一规律统筹思考。

1对经验主义的批评

对于前三十年的党史,有种说法认为前三十年犯的很多错误,是因为建国短,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这个逻辑就是缺乏经验,自然就会犯错误。

我们要回答是,首先,缺乏经验当然要犯错误,可是由于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真理检验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过去的经验,经验只能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因此,用缺乏经验就得出会犯错误的结论恰恰是典型的经验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要根据科学,根据规律,根据实践的检验,而不是根据什么经验。当然你会说假如实践检验是错误的,岂非就是错误的了?可是我们忘了,缺乏经验带来的实践,一方面固然可以导致错误,其实这种情况下更该叫失误,也就是探索中的错误,可是一方面,正是这种错误又会带来科学的正确的认识。此外,缺乏经验也不至于都犯错误,我们进行土地改革,进行人民公社运动,都没有引起社会大震动,特别是土改,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顺利完成了,风平浪静的完成了。人民公社也是如此。大规模的人民公社没有群众支持,是肯定完不成的,这决不是命令主义可以实现的。建国三十年带来的伟大历史成绩,难道不也是在所谓的建国时间短,建设社会主义时间短,没有经验的背景下取得的吗?用缺乏经验就必然会犯错误的理论来说明前三十年的错误,实在是经验主义的结论,这正是当年延安整风时期反对的经验主义流毒所致。要知道我们的改开可是更没有经验的,前三十年的建设我们还有苏联的参照,而后我们就完全是自己走路了。按照没有经验就会犯错误的逻辑,我们又该如何论之哉?《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第五部分对经验主义的阶级来源做了非常好的说明就是党内小资产阶级的的产物。决议分析说:

在思想方法方面。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即不从阶级力量对比之客观的全面的情况出发,而把自己主观的愿望、感想和空谈当做实际,把片面当成全面,局部当成全体,树木当做森林。脱离实际生产过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只有书本知识而缺乏感性知识,他们的思想方法就比较容易表现为我们前面所说的教条主义。联系生产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虽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但是受着小生产的狭隘性、散漫性、孤立性和保守性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方法就比较容易表现为我们前面所说的经验主义。

我国是小农和小资产阶级浩如汪洋的国家,用他们可以理解的缺乏经验就会犯错误,来解释前三十年的所谓的错误,实在是让他们既爱听,又容易理解。这种说法其实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和让步。

其实毛选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结尾就说过“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缺乏经验就只会带来错误而不谈还会带来正确,其片面性的认识不也正是小资产阶级的的认识水平吗?而这篇著作又是大家多么的熟悉。而《反对党八股》中批评开中药铺的那段,其实就是在反对面对现象缺乏分析的经验主义。文章说:

我不是说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说那种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

从思维上看,重视经验,轻视理论分析,正是经验主义的一大基本特征。因此,用缺乏经验就得出一定会犯错误的结论来论证前三十年的所谓的“错误”正是经验主义的表现。

正因为是经验主义地总结前三十年的历史经验,轻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建设的伟大作用,注意,这里说的是基本原理的伟大作用,所以就得出如下的荒谬看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科学著作是我们行动的指针,但是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这句话的逻辑矛盾是不难发现的。第一就是行动指南对具体的行动似乎没有影响,也就是一般对个别没有影响。一般当然和个别不同,但是一般应该是大概率地,也就是对绝大多数的个别都有影响才是符合规律,只能是对极个别的不产生影响或者是影响很弱。要知道,基本原理不是抽象的,基本原理只有在个别、具体的事物中存在的。没有了具体的事物,怎么会有抽象的哲学原理呢?这个行动指南不负责具体问题的观点是将一般原理和具体实践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这是显而易见的。

自然我们就要问了,我们既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道我们的建设,这个基本原理对我们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成绩和失败怎么会没有影响呢?基本原理是空气吗?

其实还有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既然是行动指南,怎么会不影响我们的行动?怎么会对我们的行动不负责呢?这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的最好的污蔑了。这是否定马克思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正因为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具体实践的作用,否定了理论思维的作用,那么就只能剩下纯粹的经验主义了,也就是在实践摸索中会犯错误的结论了。

2对唯心主义的批评

对于经验主义,列宁在《唯批》中做了细致深刻的批判,经验主义貌似是唯物主义的,其实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因为经验的最终根据是自我的感受!所谓贝克莱的理论就是存在即感知。而感知是完全可以主观感受的。比如辣椒你吃得很辣,可是人家吃得却很香。

经验主义的本质是唯心主义,所以,前三十年所犯的错误的原因的总结就有思想认识的原因,或者说主要是思想认识方面的错误,比如有的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的思想研究和理论准备不充分,不足,所以后来犯了大错。还有的干脆认为建国后的疾风暴雨的运动是领导思想的结果。而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这对矛盾中,社会存在是基本的出发点,是决定因素。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统一于存在,统一于物质,而非反是。而社会存在的根本就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马克思特别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分析历史和社会都要从当前的经济社会结构出发。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总结说: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在第一自然段分析了从经济到政治、意识的整个社会过程,特别提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我们用思想作为前三十年错误的原因的人们就忘却了这个最基本的原理了吗?忘了马克思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政治和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了吗?而在第二自然段马克思特别告诉我们该怎么分析历史和社会,那就是“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我们用思想作为错误的原因,从思想上去找原因,不就是犯了 马克思这里说的以意识作为时代变革的根据的错误吗?

相反,我们却没有深刻的探讨疾风暴雨运动背后的经济因素。

比如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矛盾;比如前三十年的集体经济已经为商品交换奠定了基础——不难理解,一方面我们当时存在货币经济,一方面不同的集体经济是完全不同的利益单位,彼此交换产品当然依然是商品交换,而只要这种商品交换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就会在社会上转化为商品经济,而整个社会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雇佣劳动,因为劳动力也是商品,也可以购买。而且马克思说过一个共同体对外进行的商品交换,必然导致内部最终也发展为商品交换,从而导致共同体解体。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交换过程”中说到:“商品交换是在共同体的尽头,在它们与别的共同体或其成员接触的地方开始的。但是物一旦对外成为商品,由于反作用,它们在共同体内部也成为商品。”(《资本论》第一卷106页,中文1975年第一版)马克思的这个关于商品经济发生于共同体的观点长期被我们忽略了,其实这个观点正是我们前后三十年的踏板!而这个踏板则完全是基于经济的分析,即生产力的发展和当时我们的集体经济的存在和货币经济的存在,此外,不再需要任何其他要素作为参考了。

简言之前三十年的疾风暴雨的运动恰恰是发展的结果,是当年的经济体的自我矛盾。也就是全盘公有制和这个体内孕育的商品经济的矛盾,是母体和胎儿的矛盾。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而非不进步的结果的!脱离了当时大工业体系的成就、脱离了当时已经9亿人口的成绩,来谈社会运动,是不科学的,是孤立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长期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而忽视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冲击,也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对社会带来负面的冲击性。这不就是生产力的革命性的表现吗?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吗?假设我们建国三十年还是1949年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又如何有那疾风暴雨的运动呢?生产力是革命的火车头,只有生产力,而不是个人的意识,才是社会风暴的真正的原因!或者说生产力才是社会风暴和变革的真正母亲!

需要强调的是,我这里论证了前后三十年的统一性,并不否认前后三十年的不同,因为这是发展的结果,而发展就意味着不同。此外,我们后四十年的发展,最大的历史成绩就是我们终于摆脱了小农这个历史包袱,而形成了劳资两大对立阶级的社会结构。此外,生产力又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机械化到无人化和物联网化,已经完全超越了机械化大工业的时代了。回首不过四十年,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就为从新全面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充实的物质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要格外指出的是上述的错误思想都是基于我们我们社会的大量的小资产阶级的存在的。因此,反对小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要高度重视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性、欺骗性!要知道,从马克思主义一诞生,马克思主义的最大敌人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思想,而是小资产阶级!由于小资产阶级的地位接近工人阶级,因此,小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也就最大!这点我们要特别警醒,再警醒!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才是我们的头号大敌!

以此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45周年。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