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日本饮食特点论文参考文献(从各方面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饮食特点论文参考文献(从各方面浅析日本饮食文化)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二战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在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经济发展的现实促进下,日本的饮食开始朝着多领域、多品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无论是食物的材料、烹饪的手段,亦或是对准的目标人群,都和二战以前相比大大丰富了。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的饮食区域差异性才开始逐渐表现的比较明显。

一、北海道岛

北海道地区在日本饮食体系中相当的独树一帜,与日本饮食总体追求清淡、生鲜还有视觉效果的精致略有不同,在这些方面,北海道的饮食表现地相对来说并不特别明显。北海道的饮食,总体偏向口味重、热量大,成吉思汗烤肉、汤咖喱、味增拉面等是其独具特色的地方代表料理。

这一点,是和北海道本身的气候因素分不开的。

北海道岛大致位于北纬40°到北纬45°之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一月平均气温为-4℃到-10℃,八月平均气温为18℃到20℃,海洋性特征明显。

不过海洋性气候只能调整温差,并不能改变客观温度的高低。为了御寒,人体需要大量的能量,对于脆弱的脏器来说,还需要脂肪。

在这样的客观要求下,讲究清淡、精致的传统日食显然不能满足生存需要,于是大量的肉食,还有重口味的烹调方式开始大规模推广。在这一整体风格下,北海道岛的料理,还有着这样几个不得不说的特点。

第一,大量海鲜的食用,尤其是螃蟹。

这一点相信并不难理解,北海道四面临海,本身形成海洋菜肴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只不过,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界第二强劲的暖流--日本暖流,经过菲律宾--台湾--日本列岛的长途跋涉之后,最终在北海道与发源于北极的千岛寒流相会,形成了强大的上升流以及水障效应,最终,形成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

这样庞大的渔场规模,对于北海道当地的海洋料理发展,可谓是居功甚伟。

而广布的海滩,则为海上捕捞还不发达的时期,提供了丰富的螃蟹食材。而这一吃螃蟹的传统,至今在北海道也没有消失。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提到北海道,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螃蟹和雪”。

第二,则是发达的畜牧业。

这一点,则是和日本二战后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的前提,与日本地少人多的客观条件分不开的。

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里都算不上大。但是这样的国土面积上,却生存着超过一亿的人口,对农业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除了进口、科技农业等解决方式之外,规模化的大规模畜牧业也是必然的。而相对来说人口没那么多,平原面积以及可用山地面积非常可观的北海道地区,就成了首选。

到如今,这里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从繁殖、饲养,到宰杀、运输、仓储等各方面都非常完整的畜牧业。在发达的科技以及商业体系下,这里还发展出了日本知名的乳制品产业。

而这,也势必对当地的饮食文化产生影响。比如,北海道成为了日本四岛中,食用羊肉规模最大的地区。

二、本州岛

作为日本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日本列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这里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南北狭长的走向横跨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两大气候区,也形成了日本单一岛屿上最复杂的饮食文化分异。

囿于篇幅,这里只对非常有代表性的几个地区进行分析。

首先是属于“中国地区”的长崎。长崎料理的标志,就是“包容性”。

由于其地理位置,在近现代以太平洋为核心的机械化海运发展起来之前,即以风帆木船为主的航海时代,这里是连接着中国与日本的重要枢纽,在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荷兰殖民者一度占领台湾,这里更是成为连接着中国、日本、荷属台湾的海运枢纽。于是,中国、欧洲以及日本本身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与交融,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地方饮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卓袱料理。卓袱料理是融合了日本料理、中华料理以及南蛮(荷兰)料理的一桌“和华兰”大餐。它最大的特征是,客人们并非像传统日式料理那样分餐而食,而是大家围绕圆桌而坐,每道菜品均以大盘装盛的形式供客人享用。人们使用各自的筷子分食装好盘的每道菜,营造出一种“礼让进餐”的氛围,演绎出温馨和谐的进餐场面。

相信仅从进餐形式上,中国元素就能表现地非常详细了。

其次,再说说堪称传统日本文化代表的京都地区的饮食文化。

京都作为日本历史上最长的首都,这里的文化包含着大和文化的精髓,还有众多中国文化的元素,而其中,日本佛文化的踪迹则是处处可循,包括在饮食中。

怀石料理可谓日本料理中的正餐,也被称作“会席膳”,起源于日本京都茶道中,为品茶过程中主人请客人品尝的饭菜,一般为三菜一汤,包括清汤、生鱼片、烤食、煮菜;还有作为下酒冷盘的炸食和蒸菜;最后是米饭、酱汤及咸菜。“怀石”是僧人在坐禅时腹部放上暖石来对抗饥饿感。

精进料理,也叫“素斋”,纯粹用蔬菜、豆制品以及海苔制作,是在京都寺庙里可以吃到的东西。众所周知,京都城拥有几百所寺庙,宗教氛围非常浓厚。信众们将斋戒的日子称为“精进日”,而这天所用的素膳料理被称为精进料理。随着历史的发展,精进料理中的修行精神与意涵也随之一同保留了下来。

豆腐料理是京都的名产。京都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把豆腐这一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和“美味”这一要求相结合,成就了独具一格的豆腐料理。无论是在寒冬看到的豆腐锅里的氤氲蒸汽,还是在烈夏手里拿着的纯白色豆腐冰淇淋,都极具特色。

最后,再说说现代东西融合、古今结合的代表,东京。

作为当代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繁荣,是最好的代名词。在现代化的商业运作,以及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节奏的客观需求下,这里海纳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美味。

也许,作为一座近代以来才兴起的城市,它并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历史积淀,但是这种世界级大都市的交融并包,就是它最大的文化符号。

如同中国的上海、深圳一样,庞大的市场、人们的需求、发达的交通,让你在这里可以吃到天南海北的各色美食,从北海道到冲绳,从日式料理到法式大餐,一应俱全。

三、四国岛

四国岛的饮食文化,主要受其自身的自然条件影响。

四国岛四面临海,多低矮山地丘陵,平原稀少。四国岛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气温、降水差异显著,北方少雨的同时,南方的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这主要是由于暖流以及夏季风的双重影响。

四国岛的经济发展相对而言并不突出,包括农业、工业、金融等各方面在日本国内相对来说都偏向平庸。近年来,在四国岛北部的濑户内沿岸,新兴的工业区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现对于同属于濑户内地区的本州岛南岸,如大阪、神户等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仍然差距很大。

不过,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地区内部的经济小幅度差异,显然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在二战,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之后,依托着发达的经济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日本的小型农机具发展相当迅速,在四国岛这样山地广布,耕地十分碎片化的地区,小型农机具发挥了极大的用处,至今已经形成了发达的小型机械化农业。

此外,由于南部丰富的降水量,南部形成了数量和面积都很客观的淡水湖,对于水产行业发展来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水稻、柑橘、淡水养殖、蔬菜、园艺等等产业,在四国岛高度发达。

这样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四国岛的饮食文化也势必和这些“原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举例来说,柑橘、小少爷圆串点心,就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点心食物。而“正餐”中,鲷鱼饭则十分著名,整条鲷鱼同白米一起煮好后,剥鱼取肉混入米饭中食用。铺在鲷鱼下的海带的味道和鲷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还有品种丰富的盖饭、拉面等等,都是四国岛不可错过的美食。

四、九州岛

九州岛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还受到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高温多雨,十分潮湿,其降水量平均可达2000毫米。其海岸线曲折,多良港,且传统重工业和新兴高科技电子产业都十分发达。在农业上,门类和发展程度也都十分可观。包括蔬菜、咸淡水水产、水稻、水果等各方面都十分发达,在发达的经济和科技加持下,发展出了日本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中,最为著名的,相信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寿司。丰富的大米产量,以及众多丰富的鱼类、蔬菜等配料,使得九州的寿司非常优秀,堪称名副其实的寿司王国。日本最知名的寿司店,有很大部分都聚集在了九州岛。比如鮨安吉、一心鮨 光洋、つく田、鮨 よし田、たつ庄等等。

从寿司的种类上说,也是相当丰富,比如春子鱼寿司、金眼鲷松前腌寿司、鲍鱼寿司、金枪鱼寿司、赤身寿司、沙钻鱼寿司等等。

上述的寿司名店,以及寿司,相信对日本文化比较了解的同学都应该或多或少有所耳闻。

五、总述

由于篇幅,诸如冲绳、种子岛等地区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而上述的这大篇幅的讨论,相信其实也不难理解。

首先,要明白一点,正所谓“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无论国土面积的大小,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而饮食文化这种受到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影响的产物,在这方面表现尤甚。即使是陆地面积不大的冲绳地区,从南到北这样狭长的分布,最终呈现出的饮食文化也绝不可能一模一样。更何况,在日本,还有着种类庞大的“乡土料理”,这种诞生于城乡二元差异的料理更加增加了饮食文化的差异性。

然后,我们要明白,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人类社会还不发达的时代,主要受限于自然条件。即,自然有什么,就吃什么,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这个道理。而在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来临后,人类逐渐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食物的产量、种类以及加工手段、调料、保存手段都大大增加,这时候,饮食文化的发展,就主要受限于市场的需求了。因为在这一时期,饮食开始正式作为一个行业进入商业领域,在高度发达的地区,人们生活节奏非常快,很多上班族甚至一日至少两餐都在外面解决,这时候,作为一种商品,需求量将会成为这类食品以及对应的饮食文化能否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然,这样的说法相对来说是比较粗糙的。比如,人文因素的影响在古代当然也存在。而宗教、民族文化等的影响可谓是贯穿始终。正如我们正在讨论的,日本讲究清淡的饮食习惯,不吃肉所以用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的僧人。

总之,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形成差异的原因也是各种各样。我们要去理解这种差异,尊重别人、别国的文化。日本料理和中国菜差异显著,也许没有中国八大菜系那样庞大的菜品门类,生蒸煮煎炸齐上阵的复杂烹饪手艺,但是不可否认,日式料理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和魅力,拥有文化自信是好事,但是通过贬低其他文化来抬高自己文化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

最后,如果有条件,大家不妨去日本品尝一下正宗的日式料理,相信能给从小习惯中国菜式的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