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哪个省没有985大学(河南高校的现状分析)

前段时间央视报道的一则有关河南高校建设的新闻引起了热议。

该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批评位于河南省的某一处大学城周边学校土地建设存在违规现象。

该报导认为学校建设致使土地资源过度消耗。

此事一出不少人觉得该篇新闻所发表的言论对河南省十分不公平。

众所周知,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大部分属于平原地区,且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

不仅如此河南省内安阳、洛阳、开封等多地还是有名的历史古城,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虽然河南在农业、历史文化等方面在我国其他省份中数一数二。

但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在教育方面却是资源贫瘠。省内的“211”大学只有一所,那就是郑州大学,没有一所“985”大学,这是为何呢?

01 河南高校的现状

其实从河南省该处大学城的所处现状就能折射出河南省高校的发展现状。

从数量上:这个大学城算是河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高校集合区,入驻超过15所高校,计划入驻大约23万师生资源。

现阶段达到此等规模的大学城只有这一个,虽然个别城市也有其它大学城的存在,但总的加起来也是寥寥无几。

这与每年有求学需求的巨大学生数量来说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据调查显示,河南共有大学199所,这其中还包含了成人大学10所,以及民办教育机构50所。

优质高校较少,仅有一所“211”高校,没有“985”高校。

然而仅在2022年河南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就超过了125万,是全国唯一一个参加高考人数过百万的省份。

由于庞大的考生人数加上预知相较寥寥无几的大学数量,河南的莘莘学子都在努力拼搏也许才能走到省外。

河南庞大的考生数量使得学生没有选择素质教育的权利,只能靠“题海战术”打赢高考这场硬仗。

可在外省人的眼中,靠努力学习走出取得河南人也只是个“会做题的机器人”。

“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河南省的高考录取比例历年来处于全国排名的末端,每年能进入“985”高校的学生在全省的占比也仅有1%左右。

在质量上:该处大学城周边分布高校超过15所,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等。

但大部分高校偏属于应用型例如医药、农业等,理论型数量较少如财务、数学、物理等,像首都北京这样发达地区的艺术类专业更是少之又少。

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现象,数量过多,设置未能体现本土教学特色,盲目跟风一流高校设置专业等问题。

大部分专业对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的求职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虽然不少大学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如郑州大学的临床医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

但无疑都是“独腿”走路,有所偏重,不能兼顾。

师资力量上,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教师数量少。

教学方式单一,基本上局限在课堂理论教学,“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少,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两大方面不难看出,河南省想要建设“985”高校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然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应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来分析。

02 河南省中没有“985”大学的原因

第一、先天基础不好

众所周知,“985”大学的建设离不开该省的工业发展。

在工业的快速发展下,会带动该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的发展也能起到辐射作用。

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有名的重工业基地,石油、钢铁等工业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

虽然在高新技术发展的现代东北三省看似发展不如以前,但其经济基础扎实,因此东北三省拥有了我国很多“老牌”“985”高校。

例如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

河南省一直以来以发展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因此经济发展也相对于工业城市较为缓慢。

再加上省内并没有什么能吸引优质人才的著名产业,这就使得河南省在“985”高校的建设发展上落后其他省份。

第二、原生大学实力较弱

河南省一直以来没有“985”大学其中一个主要原就是省内的原生大学实力不强。“985”大学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一省,它有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大学城区。

例如位于福建省内著名的“985”大学——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与福建省共同发展,这几年随着厦大的教学战略调整,有不少学院从中分出。

虽有调整,但这并不影响厦大在2001年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985”大学。

河南省著名的河南大学其实也是一所原生实力很强的“老牌”大学。

它也曾在1952年像厦门大学一样根据教学战略的调整分出院系。

但奈何这次调整未能使河南大学变得实力更强,相反令河南大学“元气”遭到重创。

以至于从1952年开始,河南大学就步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

加之其校址位于河南省的开封市,虽是历史古都,但毕竟不是省会城市,各项资源匹配力度也不强,直至现在也没能发展成“211”大学。

第三、省会城市地理位置不够优越

河南省会郑州在近些年也被列为新一线城市,算是中部的中心城市,但其实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历史并不悠久。

不少“985”大学的设立都和国家的战略布局有关。

例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安交大,其实原先西安是并没有这所大学的,它其实是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早在1957年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已将大部分校区搬至西安,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西安交通大学。

再如四川省电子科技大学的建立,是由于上世界五十年代中期,国家为了促进西南地区电子通讯业的发展。

从国内多所“985”大学中的电讯专业抽取相关专业人士在此组建科研室。

这样的先天条件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成立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国家教育部经过多方考虑把重点“985”大学建立在这些城市,就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我国陕西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省会西安的带动作用。

四川省也是如此,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对西南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辐射作用。

郑州是一个铁路拉来的城市,在这之前武汉一直被认为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因此在早期,国家教育部一直将中部地区的“985”高校设在武汉。

第四、河南省自身未把握时机

在上个世纪,河南省两次曾与获得“985”高校的机会擦肩而过。

其中一次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位于山东省沿海地区的山东大学曾差一点前往河南省的郑州市。

当时山东大学位于沿海的青岛市,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山东大学建立在青岛不利于军需筹建,遂决定迁往我国内陆城市。

原本打算迁往河南郑州,但由于当时的齐鲁大学院系大部分已被拆分,倘若再将山东大学迁出山东省,那此地高校资源将会十分紧缺。

加之彼时的郑州相对于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各项基础设施也不够健全。

所以最终山东大学也未被迁入郑州,而是迁入了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市。

另一次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国科技大学原本想迁往河南省的南阳市。

但由于南阳市相关负责人眼光并不长远,当时只注重于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科技大学最终也没迁往南阳。

反而是与河南相邻的安徽省抓住了机遇,极力邀请中国科技大学搬迁至省会合肥市。

最终河南省也没能把这两所“985”高校设立在此处。

第五、“985”大学严格的评选条件

我国没有一所大学是自建立起就被确定为“985”大学的。

我国的“985”高校,都是从评定被列为优秀的大学中选拔出来的,也就是高校中的“佼佼者”。

国家评选“985”高校与“211”工程不同。并不需要考虑地域教育资源的平衡问题,也不考虑该省份的基础条件好坏。

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汇聚教育资源,创办顶级的高校学府。

这也就等于说,凡是被评选为“985”的高校大学,其实力都是最强的。

河南省资历较高的大学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

但河南大学因为上世纪学院拆分实力早就不胜从前,而郑州大学虽是“211”工程。

但实力依旧有所欠缺不能和被评为“985”的大学相较。

有了以上几点原因的分析,河南省在高校建设上查漏补缺,因地制宜突出发展本土高校特色。

03 河南省发展“985”的做法

针对河南省高校的现状,现阶段较有竞争实力参与“985”大学评选的只有郑州大学。其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在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上起到辐射全省高校的作用。

一、夯实优质学科基础

首先发挥郑州大学这座河南省唯一一座“211”大学的引领作用。

推动其以临床医学为代表的多个优质学科发展,扩大该学科内容的知识规模。

然后要在省会城市建立基础学科交流中心。针对河南省高校大多以应用型为主,缺乏理论型高校。

可针对数学、物理等基础性总括学科建立学术交流中心。

最后可针对高校基础专业研究开设专项项目进行研究。

在此类建设的基础为“985”高校的评选夯实基础。

二、教育结构调整

根据国家经济战略的调整,建设中外合作以及创新型研究高校。

加大对医学、体育等专业类的本科院校建设力度。

围绕河南省传统产业的战略调整,培养与之相匹配的学科种类。

在促进教学发展的基础上为“985”高校的设立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搭建高校创新平台

推动河南省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

利用多方资源共同搭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实现省内高校创新资源共享。

因地制宜利用创新资源加大对河南省农业产业方面的发展,将农业与科技结合,以此来带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四、将第三产业与高校发展相结合

根据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对高校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与时俱进设立相关院系专业。

促进企业与产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打造相关领域的大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对学生就业选择的帮助力度。

建立大学科技园,完善高校产业研究模式,增加学术研发成果的转化率。

04 结语

上述的几条做法也只是针对河南高校为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高等教育这个领域,河南省就好像是个另类的存在。多年来河南的高等教育一直被忽视。

作为身处内陆地区的河南省是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平原大省。

河南省农业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用全国6.25%的耕地养活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

不仅如此,河南更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一半。

如此功劳卓著的河南省,高等教育却成为了它发展的短板

多年来外省不少地区都通过优质高校的引进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快速发展。

而河南省的高校教育资源却一直十分贫瘠。

虽然在建设之期河南省该处大学城可能存在有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但其初衷是好的,只是为了教育得更好发展。

河南教育部致力于大学城的建设就是能让河南的孩子不用一辈子“做农民”,让他们也能接受同北上广深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河南省的大学城在建设上也许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但这份为了国家付出的心意是有目共睹的。

未来河南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依旧不会动摇!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