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西昆体的起源发展是什么 北宋初年西昆体流行特点是什么

西昆体的起源发展是什么 北宋初年西昆体流行特点是什么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晚唐诗人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中国北宋初年一直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历代君臣事迹》,诏题《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这部诗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号为西昆体,在宋初风靡了数十年。《西昆酬唱集》收集了十七位作者的250首近体诗,其中杨亿、刘筠、钱惟演的就有202首。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故最能代表西昆体的是杨,刘,钱等人。

西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兼学唐彦谦。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 ,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 ,以求意旨幽深。其作大抵音律谐美,词采精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他们不满白体诗的浅切,也不满晚唐体的枯寂,提倡学习李商隐,主张诗歌语义要深,词章艳丽,用典精巧。对偶工整。由于西昆体作家,大多社会地位较高,生活优越,因此他们的词少有现实内容,多为酬唱之作。另外,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所以被嘲为把李商隐“挦撦”得“衣服败敝”,更被复古派的石介视为“怪”现象加以攻击。其后欧阳修、梅尧臣等开创新的诗风,西昆体乃告衰歇。

北宋初年西昆体的流行与特点

《西昆酬唱集》中共收录了诗歌250首,其中除了占据大部分篇幅的七言律诗之外,五言排律有51首,五言律诗有25首,七言绝句有29首,这些诗歌无一例外都是近体诗。西昆体在诗体上呈现单调的近体诗风格是唐末五代以来的风气使然,即便是在白体诗歌与晚唐体诗歌中,也几乎不见古体诗的踪影。更为重要的是,西昆体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李商隐本人存世的诗歌共有594首,其中近体诗就有550首,而七言律诗更是占了122首之多。

西昆体诗歌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咏史、咏物、爱情以及时事,但是占据主要地位的是前三者。表面上看来,西昆体在题材方面与李商隐的诗歌有着高度相似,李商隐诗歌的题材也是以咏史、咏物以及爱情和时事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昆体的诗人们显然更加关注现实,他们所选取的吟诗对象虽然与李商隐大同小异,但在表达的意义上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

以《明皇》、《汉武》、《始皇》以及《成都》、《南朝》等西昆诗歌为例,李商隐更加注重的是关注自身的命运,颇有屈原的"骚体"的意味,而西昆体诗人则注重"劝百讽一",力图在铺陈的叙述中达到劝诫的目的。而西昆体的咏物诗也不如李商隐的诸多无题诗,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类的话语,或是以实物为题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西昆体在咏物诗上表现出更多的是写实与铺陈,具有独特的馆阁风格。

李商隐是用典的高手,但是他从来不拘泥于典故的细节,无论是"蓬山"、"青鸟"或是其他的一些典故,李商隐都不大爱抠字眼。但是到了西昆体这里就有了明显的不同,它开启了北宋中期以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人主张的"无一字无来处"的先河,所有的典故都要仔细考究其来处,并且还要讲究新奇与诗歌意思契合。西昆体在手法上也吸收了白体与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一方面它极善于铺排,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散淡的白体,呈现出了对仗精美的"密丽"特点。

北宋初年,西昆体的特点呈现出不同于白体"直白如话"的散文式的特点,在格调上也打破了晚唐体的枯寂冲淡,在继承了李商隐的诗歌特点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具有着华丽辞藻与精美对仗的诗歌风格在北宋初年的诗坛上很快压倒了白体诗,并且在北宋初年流行了四十余年。西昆体的流行不是历史的偶然,北宋士大夫们一扫白体诗的直白如话以及鄙俗,有着深刻的客观现实背景,西昆体的流行是这一种现实下的必然。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