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一

高中英语课例研究是为研究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效果和自我反思。

微型课题生态下的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就是高中英语教师将平日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为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总结并提炼成一种范例。

一、问题聚焦

英语教师以英语学科中心组作为课例研究的研修共同体,提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经验或困惑,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类并提炼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各种专题,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研究专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揭示英语平日教学中的教育现象的本质。

二、行动研究

英语教师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开展自我备课、同组成员现场观摩,总结课堂教学设计流程的得失,共同对比分析、探究反思,形成较为优化的课例共识,再结合英语模块各单元的内容形成精彩纷呈的课案。

1.模式建构

英语课堂教学按具体课型设计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如按上课内容类型可分为英语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按课堂接受方式可分英语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等。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和考虑教育的创造性,将各类英语教学专题进行有效归纳、分类,构建各种授课的有效模式,将各种课型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学习方式进行总结,形成典型范例。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符合南通市教研室最新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十二字方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

教师在确立主题、明确内容的情况下,依据教学理论将教学专题的各个环节有效细化和分解,精心设计英语教学每一章节、每一授课单元的授课内容和进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师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符合高中英语教学特点的“三案导学”课案基本格式和设计要求。

(1)英语教师依据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和具体课型的课例,以各年级教学模块的每一教学单元为单位设计课案。各年级英语备课组在英语学科中心组的指导之下设计具体课案时可在认真分析自身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整合使用学科中心组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各课型的典型范例。

(2)每份课案相对固定,均分为三大板块,如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则分为预学案、启学案、补学案三部分。学生能基于预学案在课前有效自主学习,如观看微视频、教材解读等,在课堂上运用启学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在课后有能力提升和个性差异的补学案;如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运用启学案,学生在教师教会的基础上运用测学案检测学习效果,课后利用补学案巩固和提升学习能力。

(3)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案时要围绕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充分考虑学生具体学情实际,把握好英语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英语课案的三大板块既是英语教学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细化或分解,三大板块又各自拥有小板块的子教学目标和板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英语教师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启学案都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英语教师依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教师精简的课堂讲授、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师生或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在自信中完成学习任务。

2.个式重构

英语教师将英语学科中心组形成的课例研究共识,结合个人教学风格、班情和具体教学内容实际重新建构,形成符合英语教学理念、独具风格、富有成效的课案。个式重构不是简单的教学模式的,而是基于班级实际需要和个性化的同课异构。

三、报告生成

高中英语教师将已有相对成熟的课例以微型课题研究报告的方式生成。教师要描述好各个英语专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研究的内容和翔实的相关课例、教学反思、具体案例等,教师也可将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生成的课案汇总,形成校本特色的课案,供全体英语教师学习和借鉴。

总之,微型课题生态下的高中英语课例研究,是新时期英语教师校本化的研究,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让学生心智获得同步发展。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二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课 形成性评价 文化知识 文化能力

国内有关文化测试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语言课程的测试中融入文化测试(高婵琴,2009;康志鹏,2010;刘宝权,2004)或对开设大学英语文化课的整体讨论(万志红,2005),涉及大学英语文化课测试的研究并不多(李秀梅等,2010)。本文将从形成性评价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文化课测试的方法。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课堂评估”,“课堂评价”,“学校评价”或“成绩档案评价”,还有人称为“学习评价”的,但使用得最多的还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教育活动进行当中,即学生知识、技能及态度“形成”的过程中,监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这种评价使教师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多种学习环境中监控并指导学生的表现,而不只是获得学生在特定的某时某地、考试环境下表现出的一个瞬态图。形成性评价常见的形式包括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形成性评价使用得当将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益。

与形成性评价相对的是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打分,并作出决策。虽然终结性评价有诸多弊端,但目前的教育环境下,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有效手段。

2、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的内容

文化包括相当复杂的内容,而人对文化的理解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两点决定了很难对文化教学进行测试与评价。张红玲(2007)提出文化测试与评价的内容应分两个层面:具体文化层面与抽象文化层面。具体文化包括文化知识、文化功能、文化价值观、文化差异和交际能力。抽象文化包括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能力。Lessard Clouston(1992)提出文化测试可以从三个方面内容入手,即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这三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文化掌握程度。而李秀梅等(2010)认为大学英语文化测试是包含文化因素的语言测试,并将反映文化差异与文化知识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宏观文化、微观文化以及国际性文化。宏观文化是指某一文化中社会政治、历史地理、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微观文化指某一文化的社交礼仪、生活习俗、价值观念、人物活动等,是文化内容的具体呈现。微观文化测试内容可以分为观念、思维、习俗、人际交往等儿个方面。学生能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别国文化信息、人物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本文将文化测试的内容分为:文化知识和文化能力。笔者认为,终结性评价,及传统的考试,更适用于文化知识的测试;形成性评价在文化能力测试,包括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的测试中,更具优势。

3、大学英语文化课中的形成性评价

对形成性评价在文化测试中的应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关于文化测试的形式,Renwick (1979) 做了补充,文化测试应将自评报告和记录清单包括在内来检测基于知识、态度、意识、技能和行为模式的任何教学活动的效果。

大学英语文化课的授课模式有其自身弱点,如课时有限,班级容量大,学生文化背景和文化基础差异较大等,使得上述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不能充分应用于整个授课过程。笔者认为,针对大学英语文化课的具体情况,形成性评价中的两种形式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即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对于论文作业,由于多数大学英语文化课班级容量大,有必要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由小组分工完成每次论文作业。而自评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在开课的第一节课布置宽泛的论文作业,也可以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做跨文化敏感度方面的问卷,初步了解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文化意识等。随着课程的进行,可以针对具体的文化问题或历史事件,要求学生撰写作业论文以及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内容可以是自己在这个阶段文化学习中的收获、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是就具体问题的不同看法的等。教师要对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及时反馈,并根据情况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学期论文和学期自评报告是反映学期学习成果和学习反思的重要文档,质量上要有较高的要求。学期末,教师可以通过整个学期收集到的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以及学期论文和学期自学报告,重点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文化技能方面的提高和进步的情况,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操作中最后一个问题是量化。由于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选修课采用学分制,而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多数是进行价值判断和描述性的,如果找不到合理的量化方法,这一结果就不能在学分中体现出来。量化中教师不能只注意每次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的质量,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观察,应该把更多的权重放在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技能的提高和进步上。万志红(2005)对高校英语文化课提出了新的评分标准,小组交流活动15%,学期论文25%,期终考试25%,出勤率10%,课堂参与15%。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一评分标准是切实可行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作出适合的调整。

4、研究结论

大学英语文化课虽然不能全面的引入形成性评价,但在论文作业和自评报告这两个方面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这种方式的引入会对大学英语文化课以及对其评价的公平性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高蝉琴。英语语言测试中融入文化测试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

[2]康志鹏。高中英语文化测试研究[D].成都: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0.

[3]李秀梅,张卫东, 李洁。 大学英语文化测试研究[J].教学研究, 2010(7)

[4]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4.

[5]万志红。高校开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5(3).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三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第二课堂; 全英语教学; 英语财报分析

早在10年前,我国教育部就已经开始重视高校的双语教学,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2001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在此文件中,教育部着重提及了“金融、法律等专业”,说明与金融极为紧密的会计专业也同样有必要尽快推进双语教学,是需要率先导入双语教学的专业领域之一。不久,以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首的211高校又领先一步,率先开展了全英语教学。之后,教育部又接连于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7年颁布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规范了双语教学的定义和评审指标。

同时,2005年11月我国签订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联合声明之后,各行各业对于懂英语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上海浦东地区即将建成我国“金融”和“航运”两大中心,在此大背景下,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于擅长英语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

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其中,我们筹办的第二课堂活动“英语财报分析大赛”颇具创新性。

对于中英双语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除了在教学计划中充分重视双语教学课程,在会计系的两大专业(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中增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之外,我们还考虑运用“第二课堂”组织比赛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用英语学专业”的兴趣。2010年10月,我们举办了第一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同学们普遍表现出对此项大赛的兴趣,不仅有会计系的学生参赛,金融专业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颇有兴趣,他们与会计系的学生一起组成团队参加比赛。运用“第二课堂”这一平台,我们有了一个更为灵活的平台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

本文在回顾和整理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相关政策和理论之后,通过对笔者策划筹办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高校会计系通过第二课堂灵活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双语教学的理论分析

根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理论,可将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全外语教学模式”,英语翻译为Immersion English Teaching,所以又称浸入式教学,是指用外语作为完全的教学语言,教师全部使用外语面对学生讲授课程,使学生好像被“浸泡”在外语中。第二种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指教师使用外语教材,交替使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授课。其中外语使用的比例,通常取决于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种为“外语教材加母语讲授模式”,是指在授课中仅教材使用外语,讲授、板书、课堂讨论、练习和作业等其他环节全部使用母语。

如果是中英双语教学,那么,上述第一种全外语教学其实可用“teaching in English(用英语教)”来表述,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过程整个都使用英语,具有用英语思考、用英语学习的效果。但是,这种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已经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熟练地掌握英语。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尚未达到要求,那么全英语授课反而会让学生听不懂,无法理解,更不可能掌握。

第二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也是“teaching in English(用英语教)”。只是如果英语的比重太低则不利于教学了。一般认为英语的比重不应低于30%。如果这种混合模式中英语的使用比例低于30%,那么学生就难以学会用英语思考,只能学习一些专业概念的英语表述方法了,只相当于学习了专业英语。因此,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教师可以提高课堂讲述英语的比例,使英语讲述到达50%以上,这样可以使得学生逐步习惯于用英语学习。对于中国学生而言,50%以上的混合模式教学往往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和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上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为实施全英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第三种外语教材加中文讲授模式则变成了“teaching English(教英语)”甚至是“read in English(读英语)”了。教师将英语教材翻译成母语,学生学习如何翻译专业英语,相当于上了一节会计专业的英语翻译课。这样的双语教学其实已经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初衷,难以达到用英语学习会计学专业知识的目的,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十分令人满意。学生对会计学专业中使用的英语教材的解读能力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距离使用英语学习会计还有距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由于纯粹阅读英语,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英语读解上,反而难以学好会计的专业知识。这种模式须提高至第二种混合式后才能有所起色。

双语教学缘起于加拿大圣・兰伯特学校(St. Lambert,Montreal),1965年开始,该校采用浸入式法语教学实验一直进行到学生高中毕业,至20世纪70年代末,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圣・兰伯特学校的早期全浸入式法语教学作为最典型的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因此,加拿大被视为双语教学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中心的卡明斯教授(Jim Cummins)是国际双语教育和教学的权威。他认为,好的双语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而且不会影响学生的第一语言水平和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也开始导入双语教学。美国33个州的360所学校在对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夏威夷语、中文等9种不同的语言进行全浸入、半浸入和双向浸入式教学。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高校也开始大规模地开设全英语(全浸入式)、混合式双语教学课程,积极开展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二、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2010年10月,我们启动了筹划已久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此次大赛,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世界知名企业的英语财务报告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到外资外企就业,或前往英语国家留学打下基础。

(一)比赛宗旨和方式

为提高学生的参赛兴趣,本大赛特别选取了大学生非常关注的美国一流的成功企业“苹果公司(Apple Inc.)”为对象,比赛要求学生以2―5人的团队形式参赛,阅读分析苹果公司《2009年度财务报告》。

苹果公司日前刚刚了新款iPad和iPhone4。学生们正好非常关注苹果公司的产品,许多学生是苹果公司“铁杆粉丝”,听说要分析其年度财务报告,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二)比赛形式

本次大赛要求参赛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苹果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是根据美国会计准则(US 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要求学生用中英双语撰写自己团队的“财务分析报告”,由评委会对报告进行预审,决定各参赛团队是否有资格参加口头答辩比赛。预审结束后组织口头答辩比赛,要求参赛团队用中英双语演示PPT、用中英双语解说,并用中英双语回答评委的提问。

(三)来自学生的反馈

为了解学生对本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看法和建议,笔者在进行比赛的同时,针对参赛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学生们的问卷回答中可了解到以下几点:

第一,有关学生的参赛兴趣,有高达88%的参赛学生认为有兴趣或很有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8%的参赛学生“不太感兴趣”,但是他们认为此项比赛“对毕业后的出路有用”,所以也来参加。

第二,有关学生的参赛目的,有高达67%的学生为了加强英语能力,学习用英语进行财报分析。这反映出了会计系的学生们对于双语学习自己专业的热情。

第三,有关本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对学生就业升学等出路的影响,全部学生(100%)认为参加本届“英语财报分析大赛”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出路有用。其中,有高达92%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有高达33%的学生认为参赛能为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或赴英美留学做准备。以上数据都说明学生们普遍认识到不管未来去哪里工作,英语能力,尤其是财务英语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是重要的,认为参赛能够锻炼自己的财报分析能力和英语能力。

第四,关于学生对比赛的建议,学生都积极回应,在所有的建议中,希望得到教师对财务分析进一步指导的占41%,反映出学生们想进一步学习、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和英语能力的愿望强烈。

(四)本次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总结

通过举办此次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认为可以锻炼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以财务报告分析比赛为形式的第二课堂锻炼了参赛者的英语能力,尤其是财务英语能力。财务英语和日常英语在词汇上、语法上重点难点都不尽相同,阅读、理解并分析一份国外的财务报告对参赛学生的财务英语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阅读英语财务报表可以巩固并应用学生的财务英语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通过财务报告分析可以直接接触到美国GAAP会计准则,为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使用国际会计准则打下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为经济所服务的会计准则及体系也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与其他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的交流也越来越多。2007年开始施行的新会计准则也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趋势。会计教学应该紧跟这一国际化发展趋势。本次大赛对美国一流成功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能很好地使学生学习并理解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异同,加深他们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认识。特别是对苹果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从报表格式、报表项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各方面实际体会到美国GAAP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异同,从而加强学生在会计专业的国际化视野,了解造成各国之间会计准则差异的文化背景和经济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趋势。

最后,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会计实务。分析财务报告是通过报表的各项数字、附注、管理者评论等解读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是会计实务中重要的一项。通过分析英语财务报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内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实务操作以及分析重点上的差异。同时,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是比较具有实践性的,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未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此而打好基础。

三、对如何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

通过此次“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实践,笔者认为,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双语教学有两大优势和一个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优势一:与双语课程形成优势互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和动笔写英语。笔者认为,第二课堂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能与会计系教学计划中的双语课程形成优势互补,使得参赛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口说英语、动笔写英语。比赛要求学生在比赛时先分别用中英文双语简介自己的分析报告,然后当场回答评委的提问。评委用英语提问时,必须用英语回答,而评委用中文提问时,必须用中文回答。因此,参赛学生必须开口说英语,必须考虑如何用英语解释自己的观点,从而给学生创造了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

另外,参加第二课堂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的学生必须使用中英文双语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由评委会对报告进行预审,决定各参赛团队是否有资格参加口头答辩比赛。因此,学生必须用英语撰写财务分析报告,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优势二:直接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通过参赛学生们直接接触到了英语会计的实务。通过分析苹果公司的年报,学生们直接接触到了美国FASB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GAAP),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国际会计准则打下了良好基础,并且,通过分析苹果公司年报,学生们了解到了我国和美国在会计报表编制中的差异,而这些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会计专业水平。

问题点在于,难以做到对学生的全覆盖。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是自愿参加,所以参赛学生多为英语好、专业强的学生,在英语上没有自信的学生往往不愿参加。因此,第二课堂活动难以做到对学生的全覆盖。

基于上述优势和问题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的建议,用于探讨如何开展双语教学。

第一,进行课堂双语教学很重要,但是双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单方面的灌输。大学生们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对新事物新知识有着极大的热情。第二课堂正好满足了大学生们的这种需求。在课堂双语教学对学生完成基本理论教学的前提下,通过第二课堂这一灵活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第二课堂双语教学一定要选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主题。比如,这次筹办的“英语财报分析大赛”以苹果公司为分析对象,正是基于“投其所好”的想法,结果确实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们的参赛兴趣。

第三,第二课堂双语教学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虽然难以覆盖到所有学生,但可以通过团队参赛的方式,尽量鼓励那些不擅长英语的学生也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到比赛中来。他们通过与团队中其他擅长英语的学生的共同参赛,不擅长英语的学生的提高是显著而快速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笔者策划并筹办的高校会计系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这一实践案例的归纳和分析,探讨了我国高校会计专业通过灵活运用第二课堂这一平台,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本文认为,第二课堂双语教学能与教学计划中的双语课堂形成优势互补,增加学生练习专业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会计专业水平。虽然第二课堂活动以自愿为主,难以覆盖全部学生,但通过团队参赛的方式,使得不擅长英语的学生也能参与比赛,快速提高。因此,笔者认为,筹办第二课堂“英语财报分析大赛”这一活动,有力地支持并加强了会计专业整体的双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Cummins, J. & Corson, D.. Bilingual Education [M].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82-109.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四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口语能力的培养 教学建议

一、中职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英语(基础模块)学生用书的编写原则是:英语学习为用而学,学以致用。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并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初中英语教学中强调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依旧提留在讲授基础知识,中考重点考点,忽略了“说”的能力的培养。中职英语强调学英语不是要死记硬背一大堆英语单词或语法规则,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中职英语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并在教材话题设置中着重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需要时使用英语。

二、口语能力培养必须以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的现状为出发点

中职学生的生源素质普遍低下,学校生源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参加中考而上职业院校。在这些生源中不乏英语成绩好的,但是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较差,由于各种原因对英语缺乏兴趣,更有甚者害怕英语、讨厌英语。因此,想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必须正视英语水平低下的现实,并以之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下面本文将根据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探讨培养中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具体措施。

三、中职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转变思想从第一节课做起。

在本文前面部分我们已经探讨过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下,学习英语兴趣普遍不高,这是在职专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最大障碍。本文建议合理利用第一节课介绍中职英语学习,帮助学生转变思想,由为“考试”而学的思想转变为用而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过三年初中英语学习,学生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初中应试教育学习模式,对职专英语不了解,容易把初中学习英语的被动态度延续下来,因此职专英语的第一堂课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职专英语的学习目的,也就是英语为学而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调口语能力在职专英语中的重要性。其次,鼓励学生从“哑巴英语”学习方式向创造机会多开口讲英语的学习方式转变。大部分中职生英语水平低下,即使有小部分学生书面成绩优秀点,但在口语方面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让学生明白在口语方面大部分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唤起他们重新开始的信心。鼓励学生敢开口讲英语,多开口讲英语。哪怕刚开始的时候讲出来的甚至不算完整的句子,也要坚持开口讲英语。

2.加强课堂口语教学,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

学生英语学习阶段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与初中英语教学任务繁重、课堂任务集中在讲解教材重点难点息息相关。中职英语教材中每节课的知识量相对较少,学习任务相对初中而言较轻松,因而教师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训练口语。如每节课让一个学生进行值日报告,值日报告其实是很好的训练口语的机会,每节课利用两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值日报告,内容让学生自己定,其他学生可以在听值日报告中得到听的训练,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教材在每单元开始都设有两至三个简单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问题。讨论时要求只能用英语,哪怕刚开始时只能说出一个单词或者词组。坚持在讨论环节做到完全使用英语,不懂表达的可以肢体语言加以辅助,强化学生使用英语口语的意识。

3.结合专业特色,为口语练习创设情境。

中职英语老师应该要求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就业中使用英语,而中职英语课堂应该具有“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这就要求英语老师主动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专业特点,并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与专业的渗透。如在开学初上基础模块第一册“Welcome Unit的My School”时,可以要求工美专业的学生画出学校的各栋建筑,然后根据自己的图画用简单的英语问答形式谈论图中的建筑的表达,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新学校,又能达到训练口语的目的,是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体现。对于学前专业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学习英语儿歌,如学习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3“Sunny days,Rainy days”的同时,学习儿歌“how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既可以跟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训练英语口语,又对学生之后的工作有帮助。

4.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较枯燥,不能提供真正生动的语言环境,学生无法真正融入课堂中。而多媒体的使用刚好可以帮忙走出这个困境。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影片呈现给学生。如讲解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5“At the hotel”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外国人订房退房时的视频,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推荐视频为外研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行业英语系列教《酒店英语视听说》里的视频,可以在酒店管理专业的班级里重点讲解本单元。如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 4“Language that Matters”的“one-thousand-year-old eggs”and“lion’s head”这一课,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网上资源找与本课有关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复述。

5.结合口语测试,提高学生重视度。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基础水平,设置与课程紧密结合的难易程度合适的口语测试,不但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还可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并在教师的客观评价中了解自己口语学习的成果和不足。口语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检验其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的实际能力。英语教师在口语测试中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测试。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学生朗读,看图说话,根据所给话题让学生角色扮演。在提高学生重视度的同时,不要忘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口语测试的结果。

四、结语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然,口语能力培养过程应该以中职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为出发点,并在第一次课堂让学生明白中职英语与初中英语的不同之处在于中职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确实可行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多开口。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口语教学,结合多媒体及各专业特色为口语练习创设情境,设置合理的口语测试帮助学生检验口语学习的成果和不足。

参考文献:

[1]王宇慧。浅论中职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3(77).

[2]陆小海。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1. 07总第131期。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五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活动的主要形式采取专家报告、名师讲学、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鼓励名师与各地培训机构及农村中小学保持经常联系、长期指导和跟踪服务,力求培训活动的开展贴近实际、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二、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的目标任务

省本级计划组织200余名专家名师,开展300多场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以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面向基层服务农村为原则,以服务欠发达地区和最基层农村学校为重点,通过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把高水平师资、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新教育理念送到农村,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同时,通过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名师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广泛联系,逐步形成名师、名校长资源全省共享的社会氛围和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计划安排

送教下乡服务月于2009年10月中旬全面启动,计划派出200余名专家名师,安排各类送教活动309场,其中安排名师示范课60场,评课165场,专题报告64场,座谈交流17场,工作坊3场。具体送教计划如下:

1.送教内容: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调研指导

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中旬,送教地点:*中学、黄岩第二高级中学,举行送教活动63场。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高中各学科专家15人(其级教师6人),听课120节,评课交流61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3场。

2.送教内容:“特级教师大讲堂”

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中下旬,送教地点:*中学、*十二中,举行送教活动14场。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科学。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专题讲座、主题论坛

活动安排:派出高中各学科专家17人(其级教师11人),听课13节,评课交流13场,专题报告1,共计14场。

3.送教日期:2009年10月下旬,送教地点:余姚举行送教活动33场。

学科:初中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小学语文、英语、地方课程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11人(其级教师2人)。安排听课22节,评课交流22场,座谈交流11场,共计33场。

4.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2日—23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专题报告、经验交流、校本培训指导、工作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6人。安排专题报告1场,经验交流4场,校本培训指导2场,工作坊2场,共计9场。

5.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9日—31日,送教地点:**市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观摩教学、说课评课、专家讲座、案例分享、工作坊

活动安排:派出名师4人、专家4人。安排观摩研讨课4场,说课评课4场,专家讲座3场,工作坊1场,共计12场。

6.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7.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英语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8.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8日—30日,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9.送教日期:2009年10月29日—31日,送教地点:*市云和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小学校长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5场,共计9场。

10.送教日期:2009年10月底,送教地点:*市中等职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文化课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2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场。

11.送教日期:2009年10月底,送教地点:*市中等职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专业新课程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2人。安排名师示范课2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6场。

12.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县,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师范大学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13.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8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初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2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2场,专题报告2场,共计8场。

14.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上旬,送教地点:*市*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英语、科学;小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5.送教内容:幼教“送教下乡”活动

送教日期:2009年11月9日—11日,送教地点:*市*县,举行送教活动9场。

学科:早期阅读指导

活动方式:专家报告、示范教学活动展示、互动交流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6人,特级教师1人,省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获得者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节,评课4场,专题报告1场,共计9场。

16.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市*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17.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市平阳县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8.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中旬,送教地点:杭州市淳安县农村小学,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科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19.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莲都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教育学院

学科:初中语文、数学;小学语文、数学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20.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定海区农村初中和小学,举行送教活动12场。

送教组织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语文、小学语文、中小学美术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名师4人。安排名师示范课4场,评课4场,专题报告4场,共计12场。

21.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市普陀区农村初中,举行送教活动9场。

送教组织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科:初中语文、科学、音乐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22.送教日期:2009年11月下旬,送教地点:东阳市技校,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

学科:职教文化课、职教专业新课程

活动方式:名师示范课、说课评课、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3人,名师3人。安排名师示范课3场,评课3场,专题报告3场,共计9场。

23.送教时间:2009年11月25日—27日,送教地点:*市开化县农村中小学,举行送教活动6场。

送教组织单位:省教科院、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式:专题报告、专家咨询、校本培训指导、交流互动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4人。安排专题报告1场,专家咨询1场,校本培训指导2场,交流互动2场,共计6场。

24.送教内容:高中新课程“轻负高质”教学调研

送教日期:2009年11月26日—27日,送教地点:桐庐中学,举行送教活动16场。

学科:高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专题报告

活动安排:派出专家15人(其级教师7人)。安排听课60节,评课交流15场,专题报告1场,共计16场。

四、送教下乡服务月活动的组织实施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六

上周,我们英语组3位老师收到了学校派送的“惊喜大礼”。去郑州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特级教师小学英语观摩课活动。我们激动不已。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一次启程都意味着收获。每一次见识都意味着距离。只有这样,我才能找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从而吸取专家的精华。让它们变成适合我的教学方法。去之前,王校长叮嘱我,要负起责任,带好队,要有所启发,有所收获。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就商量好听课时尽量早到一个小时,要不然好位置都被人家占了,就影响到听课的效果了。第二天,我们老早的就收拾利索吃完饭进入会场了,顺利的找到了最佳观测位置。静候专家的到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课是廉双红老师英语语篇课型《Let’s go to the Zoo》,课堂上,廉老师用手语游戏的方式讲解几个动物的单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语言平实,课上讲练结合,整个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听、说、读,练。课堂实效性高,教师语音标准,流畅,极具个人魅力。第二节是廉双红老师的高年级英语课型《We’re having a party》,首先她用自己生活中的照片进行巧妙的导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句子表达出来她都在干什么?导入巧妙恰到好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上她激情满怀,活力四射。她的语言感染力很强,课内课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她的节奏而运动。廉老师采用肢体语言讲解单词,形象,生动,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对词的用法讲解紧扣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又适当高于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重难点突出明确,侧重讲解了一些重点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句子,让学生理解、领悟短语,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马老师,叶老师,他们的课都精彩纷呈,每一课都能让我思索很多,在我的教学中有这些吗?如果这堂课我来上,会是什么样子?这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不愧是专家,我受益匪浅。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流利的口语,生动的手势语,渊博的知识及现场的应变能力深深让我震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龚亚夫教授,他的报告风趣幽默而又含意深刻,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笑声。他在报告中给我们讲了很多教学过程中因教师不懂教学规律而出现的笑话。比如,他在强调英语教育应重视人文性,而不是过分学习语法这方面,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上海某校视察听课,一位老师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可乐在什么情况下加S,在什么情况下不加S”。这可把龚教授问住了。后来,他们自己发现了规律:听装的可乐加S,瓶装的不用加。听完这个故事,全场爆笑。看来乱找规律太可怕了。在报告中,他指出了英语教学应如何体现人文性:1、工具性讲做事,人文性讲做人;2、适合学生的生活环境;3、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4、结合学生的内心世界。报告中他反复强调,学习英语不是越早越好,而应是越有效越好。他认为:中国人学英语普遍存在接触英语时间太少太短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不好英语的原因。龚教授指出:不是好方法就能学好英语,而在于学习者接触英语,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长度和频度。很遗憾,由于时间原因,他的讲座只有一个多小时,很多问题一点而过,没有完全铺开。真想再有机会听听龚教授的讲座。

两天的“中学英语教学观摩”是短暂的,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长。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通过这次观摩活动,使我深感自己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我会把名师专家们适合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运用到我的教学中,进而提高我的课堂教学水平。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七

关键词:泛读;英语专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泛读课属于技能训练课,“泛”和“读”是其主要特征。英语专业泛读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掌握用法,培养语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但英语泛读课由于课时有限,实际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读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

1.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类材料和文章(包括新闻电讯及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学原著及报刊、杂志以及少年百科全书中的各类文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能读懂与《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中的文章难度相当的评论文章,中等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文体修辞等。”[1]要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语言材料,这是泛读课要广泛选材的主要原因。

2.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英语泛读课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泛’和‘读’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选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同时语言材料的体裁呈多样性。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逐步扩大英语词汇。泛读课应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2]鉴于此,泛读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泛读课强调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接触富含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

泛读课虽然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但其现状并不乐观。泛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及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四个方面。首先,虽然教材内容选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要求。其次,课内教课时偏少,每周仅2学时;教学方法滞后,课内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再次,很多学生课外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得不得保证。最后,面对大班教学,任课教师没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这不符合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泛读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落到实处。

三、建议

依据英语泛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并结合对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英语泛读课。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大纲》提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课外要广泛选材,加大阅读量,进行自主阅读。Holec(1981:47)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并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英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英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监控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英语自主阅读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全年阅读量应为3,000~4,000印刷页,因此泛读课强调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为确保阅读量,阅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语杂志报刊及英文电影等。英文名著可读性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兴趣。英文杂志报刊内容题材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日常生活;体裁多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也符合专四、专八考试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涉及面越来越广的特点。另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

3.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1]要提高泛读课的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力度。对课外阅读检查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后写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并未阅读而是网络上抄写读书报告。所以单纯靠这种方式不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课外广泛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检查方法,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英语泛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三个方面引导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英语泛读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及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八

活动类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多数参赛教师都在一堂课中采用多种活动类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 内容既包括机械性训练又包括交际性训练。但从表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参赛教师们使用较多的还是机械性训练 (如朗读、复述课文等),交际性训练不多。课堂活动的交际方式亦多为伪交际(如背诵、分角色朗读课文) 和准交际(如模仿对话);而真交际较少,一般主要用于导入和课堂结尾部分。在导入活动中,教师将本课要 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把书本知识同现实联系起 来。该课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除此之外,有些参赛 教师还精心设计了一些交际活动,如:进行男女平等的讨论;学生以“纸、竹简、陶器”等角色描述这些材料 在文字记录中的特点;学生以主持人和嘉宾的身份讨论海洋环境问题等。这些活动既要求学生运用课内外所学 知识,又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巩固 并扩充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有的活动由于设计新颖别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本次竞赛的课型主要为阅读课和会话课,但两种课型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并没有很大区别,多为听录音、 看录像、阅读对话或课文。阅读课上学生用于阅读理解的时间很少,而会话课上学生说的时间也很少,没有很 好地体现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在观摩过程中,我们大致估算了一些参赛教师的课堂讲解时间 、学生练习时间及未被利用的时间,结果是惊人的:教师讲解的时间通常占一堂课的48%——72%,而学生说 话的时间仅占8%——22%,由此可见, 一些教师仍然固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四。结论

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这次观摩获取的数据还不够详尽和全面,但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和研究高中英语教 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的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多数参赛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较好,能 够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变化,如课堂教学由灌输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由以 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活动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课堂互动方式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第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第四,教师的教学技能运用娴熟,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手 段。这些都体现了中学外语教学的可喜变化。

英语观课报告范文(最新9篇) 篇九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 2001]4号)中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融于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科技革命的进程,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加快步伐,争取40%- 50%的大学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药物化学课程群(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医药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与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培养和发掘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观、能力观是相辅相成的[2]。

最近,各医药院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药物化学课程群理论课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开设双语教学稍有牵强,而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实验流程简单易懂,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有效途径。而且用双语进行实验讲授,能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实验预习的状况会有所提高,实验操作也会因预习充分使出错率降低[3]。通过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进行,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兴趣,为理论课双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1.1 指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

指定教研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双语教学任务,同事努力调动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开设有双语教学的院校进修。

1.2 编写合适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

参照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一套高品质的,有生命力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将该教材编写为对实验常识、实验基本操作、单元实验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进行编排,以既克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拟定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检查英文预习报告。教师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和仪器、过程、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英文讲解,利用板书,将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相结合,结合理论课内容讲解对应的英语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英文回答实验关键问题的能力。授课中英语口语讲解的比例约40%,同时也兼顾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逐份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时不能只打“?”或“ⅹ”,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错误及实验现象解析不正确的地方用英文批注或纠正。

1.4 创造良好的实验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作挂图和标签,将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反应名称、实验操作术语等中英文对照词汇制成挂图挂于实验室,制作名称英文标签标贴于仪器或试剂瓶上,便于学生及时浏览;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整的实验英文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学习。

1.5 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的过程不能搞填鸭式,可以灵活地根据授课规程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实验过程,不懂的地方由教师解释补充;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实验现象等进行交流;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和教师用双语进行分析;就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师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讨论。

1.6 邀请留学归国教师全英文示范授课,鼓励学生参加归国专家进行的讲座或报告会

学生通过聆听专业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以及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与专家的简短交流,能够激发双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7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1)预习与实验报告的考核,占30%;

(2)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 ;

(3)按独立设计实验的层次与能力给出实验创新分,占40%,学生如完成额外的创新型选做实验,可获得加分。

1.8 开展实验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问卷开展教学效果的调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好的教学经验必须是学生普遍认同并接受的,最终注重教学效率。

问卷内容包括: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2) 学生的英语水平;

(3)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材的评价;

(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5)学生对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束语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课,对于学生能否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一年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我院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药物合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又要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国内外药物合成新技术,以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坤,冯卫生,弓建红等,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3-74.

[2]赖依峰,周施杰,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8.

[3]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研究。 2009, 2: 35.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402)

[摘 要] 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该文从教师、教材、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药物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提高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字[ 2001]4号)中明确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融于经济的全球化,适应科技革命的进程,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因此,现在许多高校都在加快步伐,争取40%- 50%的大学课程用英语讲授,以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的,双语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药物化学课程群(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可便于学生日后进入医药学国际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国际化医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与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于培养和发掘人的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人才观、能力观是相辅相成的[2]。

最近,各医药院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药物化学课程群理论课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开设双语教学稍有牵强,而实验课相对理论课实验流程简单易懂,用双语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与掌握,也是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有效途径。而且用双语进行实验讲授,能加强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实验预习的状况会有所提高,实验操作也会因预习充分使出错率降低[3]。通过实验课双语教学的进行,进一步诱导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双语教学的兴趣,为理论课双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1.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1.1 指定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教学

指定教研室接受过研究生教育,受过英语专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双语教学任务,同事努力调动本课程任课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安排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到开设有双语教学的院校进修。

1.2 编写合适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

参照国家统一规划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一套高品质的,有生命力的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教材。将该教材编写为对实验常识、实验基本操作、单元实验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进行编排,以既克服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拟定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及多媒体课件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检查英文预习报告。教师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试剂和仪器、过程、注意事项五个方面进行英文讲解,利用板书,将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相结合,结合理论课内容讲解对应的英语专业术语,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英文回答实验关键问题的能力。授课中英语口语讲解的比例约40%,同时也兼顾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进行适当调整。教师必须逐份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批改时不能只打“?”或“ⅹ”,要求对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错误及实验现象解析不正确的地方用英文批注或纠正。

1.4 创造良好的实验双语教学环境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实验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作挂图和标签,将实验试剂、仪器及合成反应名称、实验操作术语等中英文对照词汇制成挂图挂于实验室,制作名称英文标签标贴于仪器或试剂瓶上,便于学生及时浏览;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完整的实验英文课件置于校园网上,以便学生随时学习。

1.5 实行互动式教学

教师讲授实验内容的过程不能搞填鸭式,可以灵活地根据授课规程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等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领读实验过程,不懂的地方由教师解释补充;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就实验现象等进行交流;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和教师用双语进行分析;就实验报告的写作与批改师生在课后可以进行讨论。

1.6 邀请留学归国教师全英文示范授课,鼓励学生参加归国专家进行的讲座或报告会

学生通过聆听专业基础扎实、英文水平较高的教师授课以及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与专家的简短交流,能够激发双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7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

(1)预习与实验报告的考核,占30%;

(2)期末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 ;

(3)按独立设计实验的层次与能力给出实验创新分,占40%,学生如完成额外的创新型选做实验,可获得加分。

1.8 开展实验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问卷开展教学效果的调查,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好的教学经验必须是学生普遍认同并接受的,最终注重教学效率。

问卷内容包括: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2) 学生的英语水平;

(3)学生对教学组织、教师、教材的评价;

(4)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5)学生对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束语

药物化学作为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课,对于学生能否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一年药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我院药物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查阅专业外文文献和对外交流的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药物合成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又要促进学生系统了解国内外药物合成新技术,以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坤,冯卫生,弓建红等,药物化学课程群实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30):73-74.

[2]赖依峰,周施杰,药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128.

[3]史清文, 李力更, 霍长虹等。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成绩考核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育研究。 2009, 2: 35.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40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