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职业培训 > 公务员

公务员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总结(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一线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下面我就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小组合作应明确目的,充分准备,恰当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几个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其前提建立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而不是走形式,打哄哄,图热闹。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师生一定要充分准备。首先,学习的过程重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给学生预留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基本的阅读、认识、理解、思考,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合作、分享、讨论、探究,才能有效避免用集体的思考和智慧替代个人的独立自主思考。否则,合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教师交给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明确、难易适中。不具体,学生茫然无措;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太易则无合作必要,浪费时间;太难则耽误时间,徒劳无益,没有结果。再次,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培训,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使学生在和小组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增强互助意识,感受集体力量,享受合作学习愉悦,提升个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而科学分组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就像寝教合一要保证各寝室成员基本对等一样,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确保各组成员在数量、性别、性格特征、学科基础、学习能力、习惯和成绩等诸方面基本对等,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科学分组,确保合作学习的正常和顺利开展。

我校学习小组和寝教合一相融合,由6-8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担任小组长、学科长等不同角色,且定期轮换,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同时,保持小组的相对稳定性,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上注意力集中,而不是游离于小组之外。

二.小组合作应转变观念,问题导学,宏观调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不能支持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在环境上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教师在讲台上依然按原有讲授方式在讲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学生新鲜几天后就烦了,学习意识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设,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因此,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变“讲师”为“导师”,俯下身子与学生交往,甚至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使之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进而让学生努力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者、研究者、受益者。

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参与,一有问题,就让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非常简单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必须深思熟虑,精心准备,设计有合作价值的内容,安排有合作需要的问题,要避免课堂上出现“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而不致于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精心设计。

在小组交流之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纠正,而不是坐在讲台上不动。

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与合作,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教师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三.小组合作应保证时间,及时评价,注意细节。

在以往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老师课堂上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这样的小组合作似乎是为合作而合作,不可能有实效,只能沦为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小组合作。既然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说明该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或者有一定的迷惑性,这样就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给学生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在我看来,合作时间至少不能低于3分钟。当然,到底安排多长时间,要视学情和合作学习的内容而定,问题相对容易的,合作讨论的时间可适当短一些,问题难度较大,合作讨论的时间可适当长一些。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

教师要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小组活动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合作的效果等等。对小组合作情况比较好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另外,对小组活动计分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定期将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得分汇总在一起,根据得分情况,评价出周优秀学习小组和月优秀学习小组,并在全校进行通报表彰。

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就要体现小组集体概念。在平时课堂中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如果小组代表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我发现,我觉得……”教师需要赶紧制止和纠正,恰当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小组……”。再如,小组评价,评价谁?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点评小组代表,这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实际上应该评价其背后的小组合作整体的质量与成效,而不是评价某个学生怎么怎么。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我们倡导教师这么评价:通过这位小组代表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成效,具体表现在,1、2、3……。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转变的重要一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探究,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式,学生参与程度高了,互动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推进课改时,将小组合作学习视为教学流程的必备环节。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试就灵、包治百病的仙丹。如何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很多问题,需要从教育规律和认知科学出发予以理清,还有很多问题,只能在不断纠错、纠偏的实践中寻找答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但是,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科学有效,值得思考和研究,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只要我们肯动脑,勤实践,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更有成效。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