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中等教育 > 初中

初中

未成年安全问题的基本特性(心理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和特征)

未成年安全问题的基本特性(心理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和特征)

未成年人心理安全特点主要表现为:

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安全感水平下降;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安全感低下,被欺凌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不足;

独生子女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儿童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农村儿童,完整家庭儿童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离异等不完整家庭儿童;

自我评价低的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低下;

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的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不足;

经常更换抚养者的儿童心理安全感明显缺失;

学业成绩差对儿童心理安全感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情绪管理能力不够强的儿童心理安全感显著低下; 等等

( 二) 未成年人心理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心理安全作为人身安全的一部分,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心理安全水平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密切关联。因此,对未成年人心理安全问题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 隐秘性

身体安全问题常常以显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人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危害身体安全的因素,如校园欺凌导致被欺凌者身体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不安全的基础设施可能导致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等。当然这些危害身体安全的显性因素也会导致心理安全问题的发生。需指出的是,在看似安全的社会氛围、教养方式等因素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导致未成年人产生心理安全问题的隐患。这也使得未成年人心理安全问题表现出曲折迂回、藏而不露的特点,难以被学校及家长发现。

2. 弥漫性

心理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安全状态,还会造成一系列身心连锁反应。例如,心理处于不安全状态的未成年人容易焦虑和出现攻击性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不利于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同时,个体心理不安全状态也会加剧家庭关系及社会关系的不和谐。

3. 持久性

与身体安全问题相比,心理安全问题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更为持久的影响。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童年多次重复性的创伤体验,会对个体造成持久性的心理创伤,并带来长期的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心理安全问题对个体的身心影响是持久的,会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彰显出来。这也提醒广大的心理工作者,要重视各种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因素,尤其是之前被低估的心理安全问题。

4. 迁延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是人基本需要的第二层,即无论是从未成年人身体发育,还是心理发展来说,心理安全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身心安全的个体,身体会按照自然成熟的节奏发育,顺利实现认知和人格的成长以及个体的社会化等等。同时,未成年人的心理安全问题也会导致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如焦虑、恐惧、退缩、冷漠以及道德感缺失等等。这说明心理安全涉及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心理健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因此,为了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应先保障未成年人的心理安全。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