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中

高中

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训练(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精选)

历年高考文言文汇编训练(高考文言文断句翻译精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解析】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个状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是官职名,“吴廷尉”的意思是“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因此答案为C。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门下,非常宠幸喜爱。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向李斯学习,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于是说贾谊年纪很轻,非常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2.【解析】 由语境可知,“年虽少”与“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不能断开,排除A。“愿王举国而听之”的意思是“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此句语意连贯,中间不需要断开,排除D。“听用鞅”即“任用商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因此答案为B。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恰逢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前往探望病情,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座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依靠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3.【解析】 画线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的“而……则是……”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C。“疑之”的主语是“鲁君”而不是“君”,排除A。因此答案为B。

【参考译文】吴起,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抗击齐国,大败齐军。鲁国就有人说:“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各国诸侯就会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4.【解析】 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所起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参考译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过关斩将,冲了出去赶赴曹爽处,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尹、周公的高位,一旦因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又怎么可以办到(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能挟制天子保住许昌,倚仗帝王的威仪用羽檄征召四方兵马,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些离去,欲赴刑场,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疑惑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身受杀戮。鲁芝也受到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论罪当死,但他不争辩曲直,不想求赦免。宣帝很喜欢他,于是赦免没有杀他,不久被起用为并州刺史。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5.【解析】 比较四个选项,从断得不同的地方排除选项。第一处“涣少好侠尚气力”,“涣”作主语,“好侠”“尚气力”结构一致,并列关系中间要断开,故排除C、D。再比较A、B,“儒学”是专有名词,作“敦”的宾语,后面不应该断开,故选B。

【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父亲王顺,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武力,多次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致能把握其主要意思。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时,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绝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至朝中任大司农。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6.【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最好能在初步理解该段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时,若对该段文言传记中的有些词语不理解,则要根据一些特殊虚词和句式,特别要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及其宾语进行断句。在考场上,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是排谬法。如“纯礼字彝叟”是文言传记常见格式,写传主的名时带上字,四个选项断句情况完全相同,故知此处断句正确。“以父仲淹荫”的意思是“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由此可知此处应断句,于是可排除B、C。“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兴建(时)”,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A。由此得出答案是D。

【参考译文】范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转运使把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摊派给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使者把事情告诉了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事吗?一定会有解释。”后来,众人责问他,范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年年修缮管理,没有闲着的时候,现在竟然让各县分摊赋役,怎么比得上将赋役搁置,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可了他的回答。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7.【解析】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其次,理清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物关系。(1)谢弘微“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2)过继后的叔父谢混有知人之名。(3)谢混向谢思夸赞谢弘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同时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童幼时”,提示语“曰”,虚词“之”。

【答案】 D【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没有儿子,就把谢弘微作为嗣子。谢弘微本名谢密,因为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来替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精神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以了解人闻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来定会成为才能出众之人,能有这样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节俭,而嗣父家产业都很丰盈,但他只承继了嗣父的几千卷书,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8.【解析】 根据语境,“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是说李氏不肯投降,“云”后是他不肯投降的理由,排除B、C。“赵氏有孤孙”的意思是“赵氏有独孙”。“孤孙”指赵憙,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答案】 A【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赵憙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复仇。但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能抵抗。赵憙认为趁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临走前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应远远避开我。”更始帝刘玄即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不肯投降,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我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帝就召见赵憙。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9.【解析】 “初”为时间副词,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因此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B、C。“又不得诉长吏”的主语为“选者”,意思是“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因此“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

【答案】 D【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宋神宗召许将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其次是考核政绩。综合考查时没有法规,官吏得以改动文书做奸邪的事,被选调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撤销南曹,开放官舍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挠刁难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10.【解析】 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其次,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主语的变换初步断句,如“为政有能声”的主语是公亮,“悉窜他境”的主语是“盗”,“不闭”的主语是“户”,“亡橐中物”的主语是“使客”,“报”的主语是公亮。再次,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殆”前面要断开,虚词“耳”后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结合选项做出判断即可。

【答案】 B【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姓的农田在镜湖旁,常常担心湖水泛溢。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东西,下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们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之人偷藏的。”(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高三文言小专题复习——翻译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参考答案] (1)少(年轻时)、示(给……看)、素(一向)、愿(希望)、是(这)、除(授予官职)、擢(提升)、使(出使)、假(授予,给予)

(2)(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要点:说者:推荐的人。骤:急忙。子:您。诣:到。

(3)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要点:寝:停止。衔:怀恨。构:陷害。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您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开皇初进爵为侯。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于是除名为百姓。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

2.[参考答案](1)敕(命令)、简(挑选)、享(犒劳)、以为(把它作为)、向(刚才)、亏(损害)、美(赞赏)、摄(代理)、未几(不久)

(2)在这之前,使者多依从陈国礼节,等到卢恺担任使者,全按本朝礼节,陈国人不能使他屈从。关键词:先是(在这之前)、行人(使者)、从(依从)、及(等到)、一(全)、屈(使……屈从)

(3)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苏威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卢恺因与(苏威)事牵连而获罪,皇上把卢恺交给下属官吏(治罪)。关键词:会(适逢)、平(和睦)、阴事(隐秘的事情)、坐(因为)、属吏(下属官吏)

〖参考译文〗

卢恺,字长仁,是涿郡范阳人。周武帝命令各营寨挑出老牛,想用来犒劳战士。卢恺进谏说:“过去田子方赎买老马,君子把它作为美谈。刚才得到明令,想用老牛之肉犒劳战士,恐怕有损仁政之名。”武帝赞赏他的话就作罢了。卢恺转任礼部大夫,为出使陈国的副使。此前,使者多依从陈国礼节,到卢恺任使者,全按本朝礼节,陈国人不能使他屈从。隋开皇初晋爵位为侯爵。一年多后,卢恺任礼部尚书,兼管吏部尚书的事。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苏威一些隐秘的事情。卢恺因与(苏威)事牵连而获罪,皇上把卢恺交给法吏(治罪)。于是将他削职为民。不久,卢恺死在家里。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耕陇上,辄挟册以诵。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服阕,起故官。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

3.[参考答案](1)辄(总是)、方(正)、因(趁机)、使(出使)、殍(饿死的人)、俞(答应,允许)、以(因为)、服阕(服丧期满)、起(被起用)、使(使者)、屡疏(多次上书)、抗(抗拒,反驳)、罢(停止)、闻(报告上级,奏报)

(2)即使让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要点:假:即使。制作:制定。补:补益。尽复于今:状语后置。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宾语前置。

(3)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如今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 谄佞逢迎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要点:张:扩大,夸大。饰:装饰,美化。佞:谄佞逢迎。

〖参考译文〗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20岁时才开始读书。家里贫穷,烧柴来代替蜡烛。到田间耕作时,总是带上书来诵读。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百姓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被饿死的人的尸体吃。即使让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都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过了很久,提升为御史,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赡养母亲。母亲死后,守孝期满,回朝担任旧职。在这以前,嘉靖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变清,皇帝派人祭祀黄河神。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多次上书请求祝贺,御史鄞人周相上奏书反驳说:“黄河没有变清,不值得亏陛下之德。如今喜好谀喜事的大臣夸大文辞美化这件事,谗佞的风气一旦开始,献媚的人将接踵而至。希望取消祭告,停止称贺,下令天下的臣子和百姓不要奏报祥瑞,水灾旱灾蝗灾随时奏报。”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选自《新五代史》)

4.[参考答案] (1)幸(到)、乘(趁)、莫若(不如)、骇(使……害怕)、以(率领)、几何(多少)、奈何(怎么样)、因(趁机)

(2)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能够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关键词:见(显现)、若(如果)、缓(延缓进攻)、得(能够)、则(那么)

(3)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惭愧的地方。”关键词:髀(大腿)、肥(使……肥)、瘠(使……瘦)

〖参考译文〗

范延光,字子瑰,是临漳人。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范延光说:“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名,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朱守殷被杀,汴州平定。第二年,范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范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名。”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范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惭愧的地方。

5.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登庆元五年进士第,继试,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时丞相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嘉定十年,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海贼作乱,将逼城。官军败衄,德秀祭兵死者,乃亲授方略,禽之。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害处,以备不虞。 (选自《宋史·真德秀传记》,有删改)

5.[参考答案] (1)累官(多次升官)、方(正)、去(离开)、出(出京)、知(主持、管理)、大家(豪富之家)、痛绳(严厉地制裁)、败衄(挫败)、禽(擒获)

(2)我们这类人应该赶快离开这里,让朝廷知道这世上也有不肯做其下属的人。关键词:吾徒(我们这些人)、去(离开)、庙堂(朝廷)、从官(属官、下属)

(3)(真德秀)又遍巡海岸,详细察看地形地势,在重要的地方增兵驻守,来防备意外的情况。关键词:审(详细)、形势(地形、地势)、屯(驻扎、防守)、虞(意料、预料)

〖参考译文〗

真德秀,字景元,是建州浦城人。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考中进士,接着又考中博学宏词科。他逐步升任至中书舍人,兼太常少卿。当时,奸相史弥远正用高官厚禄笼络天下的读书人,真德秀感慨地说:“我们这类人应该赶快离开这里,让朝廷知道这世上也有不肯做其下属的人。”于是极力请求离开朝廷,出京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真德秀凭借右文殿修撰的身份担任泉州知州。泉州有许多豪富之家,为患乡里,真德秀严厉地制裁他们。海盗在泉州近海作乱,将要逼近州城。官军遭受挫败,伤亡惨重。真德秀祭悼阵亡的将士,并亲自传授应敌策略,终于擒获贼首,战胜了海盗。(真德秀)又遍巡海岸,详细察看地形地势,在重要的地方增兵驻守,来防备意外的情况

6.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县为郓治所,郓吏犯法不可捕,默趋府,取而杖之客次,阖府皆惊。后守张方平素贵,掾属来前,多闭目不与语。见默白事,忽开目熟视久之,尽行其言,自是诿以事。治平中,荐为监察御史裏行,遇事辄言无顾。刑部郎中张师颜提举诸司库务,绳治不法,众吏惧摇,飞语谗去之。默力陈其故,曰:“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今将去积年之弊,以兴太平,官必先举其职。宜崇奖师颜,厉以忠勤,则尸素括囊之徒,知所劝矣。” (选自《宋史·马默传》)

6.[参考答案] (1)趋(到)、取(抓捕)、杖(用棍棒打)、次(处所)、素(向来)、掾属(下属官吏)、辄(就)、提举(掌管)、绳治(惩治)、谗(说坏话陷害)、故(……的原因)、厉(鼓励)

(2) (张方平)看到马默来报告事情,忽然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了他很久,都按照他说的实行,从此把事情委托给他。关键词:白(禀告、报告)、熟(仔细地)、诿(通“委”,委托交付)

(3)嫉恨陷害正直之人,实际上有很多。现在要革除多年积累的弊端,来振兴太平,必须首先让官吏履行自己的职责。关键词:恶(嫉恨)、丑(厌恶)、正、直(形名,正直的人)实繁有徒(成语,意思是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去(革除)、积年(多年)、举(履行)

〖参考译文〗

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调任临濮县尉,不久又任须城知县。须城是郓城的治所,郓州的小吏犯了法不能拘捕,马默到官府,把他抓起来在会客的地方用棍棒打,全府的人都震惊。后来的知州张方平向来显贵,下属官吏来到他面前,他大多闭着眼睛不搭理他们。看到马默来报告事情,忽然睁开眼睛仔细地看了他很久,都按照他说的实行,从此把事情委托给他。治平年间,张方平回到翰林院,推荐马默为监察御史裏行。(马默)遇到事情就直言无所顾忌。刑部郎中张师颜掌管各部府库,惩治不法之徒,众官吏恐惧,以流言蜚语陷害他使他离去。马默尽力陈述其中原因,说:“嫉恨陷害正直之人(的人),实际上有很多。现在要革除多年积累的弊端,来振兴太平,必须首先让官吏履行自己的职责。应该奖励张师颜,鼓励忠正勤劳的人,居其位而不理其事者,就知道应当勤勉了。”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雨川邱先生,字羲瑞,世为沙园所百户先生。父故贫,不听就外傅,时提其耳命之曰:“儿识字记姓氏而已,安用兀兀作老博士耶?”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时沿海寇舶出没,远近震骇。诸将领日集戟门下,议战守策。或唯或否,首鼠两端。先生时阑入,扺掌陈说,仰指天而俯画地,语剌剌若烛照数计。众皆目摄之,寻先生去。宿将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 (选自何白《邱雨川先生传》)

7.[参考答案] (1)故(原来)、外傅(老师)、安用(何必要)、兀兀(勤奋刻苦的样子)、震骇(震惊)、日(每天)、唯(同意)、阑入(擅自闯入)、扺掌(拍着手掌)、摄(使……慑服)、宿将(老将)、直(认为……正直)、策(谋划;策划)、奚以(凭什么)

(2)先生生性不检点约束自己,每天追着少年和他们一起手握长矛骑着马,有时拉琴弓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响,在濒江的市集上夸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关键词:检束(检点约束)、槊(长矛)、或(有时)、招摇(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句式:招摇江市中,状语后置句

(3)没过多久,先生所谈论筹划的事情都应验了,在这时众人才知道先生并非忘却世情之人。关键词:无何(没多久)、中的(应验)、于是(在这时)、忘世(忘却世情)

〖参考译文〗

邱雨川先生,字羲瑞,家族世代担任沙园所百户先生。邱雨川先生的父亲原来很贫困,不允许他接受老师的教育,时常提着他的耳朵命令他说:“小孩识字只要记住姓氏就可以了,何必要勤奋刻苦地学习成为老博士呢?”先生生性不检点约束自己,每天追着少年和他们一起手握长矛骑着马,有时拉琴弓发出像雷声一样的声响,在濒江的市集上夸耀自己,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时沿海地区倭寇的船只出没,远近地区的人都很震惊害怕。各位将领每天聚集到军门下,商议战和守的策略。有人同意有人反对,迟疑不决。先生这时擅自来到军门下,拍着手掌陈说自己的办法,仰头手指天空又低头在地上画着,言语铿锵准确好像用烛照着,按数计算着一样。大家都用严厉的目光使他慑服,不久先生走了。老将不认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说:“他只是一个酒徒罢了,怎么能够谈论成败之事,为什么他还喋喋不休呢?”没过多久,先生所谈论筹划的事情都应验了,在这时众人才知道先生并非忘却世情之人

8.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公姓陶氏,名永恕,字廷德,系出晋渊明之后。永恕生于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仁厚,笃于孝友。遇有乏则周济之,力弗克偿,取券还之,人感其行惠,率称为长者。官道经铜梁山麓约一里许,地多卑洼沮洳,一雨则泥淖没胫,公为鸠工伐石,畚土筑堤,栉比方石修砌之,道路遂平,行者称便。他若名山福地,有所兴造,辄捐资助力,以相其成。其乐善好施又如此。弘治戊申大旱,出白金若干两,助官籴谷以济民,奉例拜八品散官

(选自《大明故义官陶公墓志铭》)

8.[参考答案] (1)孝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卑洼(低洼)、沮洳(潮湿)、没(淹没)、鸠工(召集工人)、畚(用簸箕)、栉比(排列整齐)、称(称赞)、相(帮助)

(2) (陶公)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关键词:乏(形名,穷困的人)、克(能够)、券(借据)、率(都)、长者(有德行的人)

(3)(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关键词:籴(买)、奉例(按着惯例)、拜(被授予官职)

〖参考译文〗

公姓陶,名永恕,字廷德,是晋代陶渊明的后人。永恕生在正统丙辰十月二十八日,为人性情仁厚,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方面是切实淳厚的。遇到穷困的就周济他们,没有能力偿还的,就取出借据还给他们,人们被他所做的好事感动,都称他是有德行的人。经过铜梁山麓的官道大约有一里,地面大多低洼潮湿,一下雨,泥淖就淹没小腿,陶公为这条路召集民工开挖石方,用簸箕运土修筑堤坝,将方石排列整齐进行修筑,道路于是平整了,行路的人都称赞方便。其他像名山福地,有所兴造,就捐钱出力,来帮助他们完成。他乐善好施也像这样。弘治戊申大旱,(陶公)拿出白金若干两,帮助官府买进粮食来救济百姓,按惯例被授予八品的散官

9.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选自王安石《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9.[参考答案] (1)仕(做官)、起(被起用)、发(打开)、活(使……活命)、去(离开)、祝(为……祈福)、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2)孙公按照名册抓捕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关键词:籍(名状,按照名册)、取(抓捕)、凶恶(形名,行凶作恶的人)、戒(告诫)、案(审查)、一(全)、故(所以)

(3)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关键词:比(等到)、阖(关闭)、薄暮(傍晚)、乃(才)、遂(就、便)、致事(退休)

〖参考译文〗

孙公名为锡,字昌龄。曾祖叫孙钊,祖父叫孙易从,父亲叫孙再荣,都没有做官。孙公凭借天圣二年进士的身份被起用做和州历阳、无为巢县二县主簿。后来改任镇江军节度推官。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孙公按照名册抓捕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发粮,使陈、许两县的流民活了下来。根据流民的人口数量、路途远近分发粮食打发他们回乡,离开的人都用钱买香火在府门前烧香以为孙公祈福,有的人甚至感动得流泪。起初,提点刑狱害怕聚集的流民会成为盗贼,又爱惜常平、广惠仓的粮食,多次派送文牒制止孙公的做法,但孙公没有听从。下属官员都争着说:“不可以这样做。”但孙公依然如故。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

10.[参考答案] (1)属文(写文章)、子史(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擢用(提拔任用)、入(入朝)、负恃(依仗)、权宠(权势、恩宠)、协(合作)、间密(暗中)、适(恰逢)、会(符合)

(2)元载天生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关键词:对(回答)、嘉(嘉奖)、委(委托、交付)、俾(让)、充(充任)、都领(统领)、漕挽(水运和陆运)、寻(不久)(3)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关键词:伏法(判处死刑)、谓(认为)、是非(偏义复合词,非议、贬损)、以为(认为)才略(才能、谋略)、莫己之若(宾语前置句式)

〖参考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他)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广泛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方面的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令)各道廉使量才提拔属官。元载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天生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元载常常怕他。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求将他除掉。鱼朝恩骄纵霸道,天下人都愤怒,皇帝也知道,等听到元载的上奏,正好符合他的心意。大历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高三语文小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答案】 A【解析】 “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误,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2.【答案】 B 【解析】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误,文中的“汤武”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答案】 C【解析】 “韩、赵、燕”错误,应是韩、赵、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4.【答案】 C【解析】 “‘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错,应是“踏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阼”。同时“践阼”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含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5.【答案】 D【解析】 命题者从文本中选出四个词语,并对它们加以解说。此类词语大多或在课本中常见,或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使用,加之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因此难度适中。D“师”单用没有国都之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6.【答案】 C【解析】 A“陵寝”出现在文本“陵寝皆在邑境”中,此外还有“知陵台令”中也有所涉及,由此可知此项解说正确。B“株连”出现在文本“命释其株连者”中,根据前文所讲范纯礼的宽容,可推断此项解说正确。C对“尹”的解说找不出错误,但后面所举“令尹”的例子则和《屈原列传》中的相关内容不合,在《屈原列传》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可知此项解说错误。D“御名”出现在文本“诜诬其辄斥御名”中,既然因为“辄斥御名”而罢官,便不难知道此项解说的正确性。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7.【答案】 B【解析】 对于文化常识类题目,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顺利完成。有时也可以根据文本意思进行推断。B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从原文“中外姻亲”一句看,这里的姻亲应包含血亲,血亲只是姻亲的一部分。所以,“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说法错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8.【答案】 B【解析】 “收考”指拘捕拷问。“考”是拷问的意思。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9.【答案】 C【解析】 “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说法不准确,皇帝近侍的职位一般都不高,很多都是宦官,对帝王的影响也不一定很大。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0.【答案】 C 【解析】 本题涉及古代官职、君主制度、古国情况等。“有司”在文中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而不是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