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中

高中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翻译(文言定语后置句特点和翻译)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翻译(文言定语后置句特点和翻译)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限制性的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词之前,而修饰性的定语常放在中心词之后,后者则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都有词语作标志。翻译时,一般要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五种格式。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形式较多,能强调和突出定语,使句子流畅。其后置定语多为"者"字结构,句中的"者"用作后置定语的标志,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如: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记承天寺夜游》)——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人罢了。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愚公移山》)——(愚公)于是带领能(挑担子)的三个子孙。(3)其两膝(相比)者(应为"其相比两膝者")(《核舟记》)——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

(4)求(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也没有找到。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现在所经过的中岭和山顶中那些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称它们为天门。(限,名词作状语。云,语气助词,不译)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荆轲。(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代荆轲赴秦之事。以,连词,表目的)

例中的"吾两人"、'"荷担"、 "相比"、"可使报秦"、"当道"、"知其事"分别是中心词"闲人"、"子孙"、两膝"、"人"、"崖"、"宾客"的后置定语。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这种在中心词(多为名词)和后置定语(多为形容词)之间加上助词"之"的结构,使定语的地位更加突出。句中的"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例如: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担忧那些平民百姓。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仰观(广阔无边)的宇宙,俯察(繁多)的万物

例中的形容词"高"、"利"、"强、""大"、"盛"分别是中心词"庙堂"、"爪牙、""筋骨"、"宇宙"、"品类"的后置定语。

(三)"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形式较多,其中的"之""者"都是助词。用"之"连接中心词和定语,用"者"作后置定语的煞尾。例如:

(1)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粟一石,即"一石粟","一石"是"粟"的后置定语)

(2)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被敲打而能够响亮地发出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所在皆是也",用副词"皆"表示判断。是,指示代词,这样。)

例中的"千里"、"铿然有声"分别是中心词"马"、"石"的后置定语。"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

(四)"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这种格式较少,其中的"而""者"都是助词。用"而"连接中心词和定语,用"者"作后置定语的煞尾。例如: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在魏忠贤这场祸乱中,(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员,在偌大的中国,能有几个人呢?

例中的"能不易其志"是中心词"缙绅"的后置定语;"四海之大"为"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格式,即形容词"大"是中心词"四海"的后置定语。

(五)"中心词+(数词)或(数量词)"的格式。

文言文中,数词或数量词往往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作定语。翻译时,要把数词或数量词提到中心词之前。例如:

(1)通计一舟,为(五),为(八)。(《核舟记》)——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刻有(八扇)

(2)于是为长$2安君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于是替长$2安君配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作人质。(乘,读shèng,量词,指古代四匹马拉的一辆马车;质,名词活用为动词)

(3)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刀和箭头,用它铸成(十二个)金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形容词"弱"带宾语"天下之民",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住宅的四周有十几亩土地,院子里还有(八九间)草屋

例中的数词"五"、"八",是"人"、"窗"的后置定语;数量词"百乘"、"十二"、"八九间"分别是中心词"吏"、"车"、"金人"、"草屋"的后置定语

定语后置句基础练习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定语后置句的格式。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2、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4、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5、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7、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8、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祖冲之传》)

定语后置句真题训练

一、选择题。

下列各项与"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1993年上海卷)

A、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B、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而诸侯敢救者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良(人名,指吴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明史列传》)(2003年全国春季卷)

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人名,指唐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旧唐书·唐临传》)(2005年江西卷)

3、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郑日奎《醉书斋记》)(2006年江西卷)

4、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渔洋山人自撰年谱》)(2007年湖北卷)

5、从衣文之媵七十人。(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2007年湖南卷)

本文曾载《语文世界·2006年高考备战攻略》(2006年1——2期),现有修改补充。

基础练习参考答案

1、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一对玉斗,打算送给亚父。(数量词"一双"分别作中心词"白璧""玉斗"的后置定语)

2、如果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攻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他。(用"者"作标志。动词短语"敢救赵"是中心词"诸侯"的后置定语。已,在……以后。拔,攻克)

3、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洁净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用"之"作标志。形容词"察察""汶汶"分别作中心词"身""物"的后置定语)

4、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用"者"作标志"。动词"还"是中心词"战士"的后置定语)

5、现在听说(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来购买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数量词"千斤""万家"分别作中心词"金""邑"的后置定语)

6、以为凡是永州的有着奇异形态的山水,都被我领略过了。(用"者"作标志。动词短语"有异态"是中心词"山水"的后置定语)

7、我写这篇序文,既悼念死去的先烈,又用(它)来作为读这部书的国人的勉励。(用"……之……者"式作标志。"读兹编"是中心词"国人"的后置定语。"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

真题训练

一、C(C项中的"者",特别代词,译为"……的原因"。题干句和A、B、D三项都是"者"作标志的定语后置句)

二、1、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用"者"作标志。"故为兵"是中心词"农"的后置定语,译时提前;籍,名词活用为动词,对……登记编册)

2、(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十数人"是"轻囚"的后置定语,译时提前;形容词"轻"活用为动词;'时雨,名词作动词;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竹床一""木榻一"为定语后置。两个"以之"为状语后置,译时应提到动词之前作状语)

4、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一株"作"槐"的后置定语;末分句承前省主语"公"; "于其下",状语后置,译时提到动词短语"作糜"之前;哺,动词的使动用法,给……吃)

5、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女跟随。("七十人"是"衣文之媵"的后置定语,译时提前;衣文,动词,穿着带花纹的衣服。从,动词使动用法)

相关问答

热门高中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