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中等教育 > 高中

高中

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鉴赏(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情感)

我们来看原诗: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8. 2初稿

1983.7.27删定

用力与美的交响展示征服者的豪情:《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和西方不同,中国古代诗歌中表现征服主题的作品十分罕见,这与古人敬畏自然、主张和谐的思想有关。西方主张天人二分,倡导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由此衍生出开拓、冒险的精神气质。所以,从《荷马史诗》到艾略特的《干燥的萨尔维吉斯》,征服的基因就一直在诗歌中传承。中国的神话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倒是洋溢着浓烈的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英雄情怀,此后征服就成为绝响。

用力与美的交响展示征服者的豪情:《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同样是表现攀登山岩的题材,杜甫盘桓山下,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遥想,李白“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侧重表现“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雄奇,在《蜀道难》中,则浓墨重彩渲染蜀山之高,蜀道之险,从头到尾尽作仰天之叹,全然不写征服的毅勇与豪迈。

所以,当我们读到昌耀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我们有一种久违的新鲜感和喜乐感,因为它既绘出了征服的艰险和孤独,又写出了征服的壮美和快慰,它就是一首力与美交响,一曲征服者的赞歌!

用力与美的交响展示征服者的豪情:《峨日朵雪峰之侧》赏析

这首诗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是选择有包孕性的瞬间,表现征服自然、高扬人性的主题。作者没有叙写攀岩的过程,而是选取攀登达至最高点的瞬间,通过环境描写和攀登者形神描摹,来表现征服自然、超越自我的主题,张力和爆发力十足,能够引逗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二是意象富丽,意境雄奇,感染力强。诗歌选取“薄壁”“峨日朵之雪”“太阳”“山海”“石砾”“棕色山渊”“罅隙”“锈蚀的岩壁”“雄鹰或雪豹”“蜘蛛”“前额”“指关节”“血滴”“千层掌鞋底”等意象,宏细齐备,动静结合,人物一体,设色绚丽,宛如一幅舒展壮丽的油画长卷,有目不暇接之感。雄奇的意境能使凡夫而生壮心,感染力强。

三是采用多种表现技巧,表现力强。“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等6行写环境,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写法,“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则采用比喻的形式加以渲染,突显声音的惊心动魄。写环境,旨在表现自然的壮美,攀岩的凶险,烘托攀岩的崇高和征服的伟大。接下来两行诗“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以特写的手法,

异常鲜明地表现了攀岩的艰辛,使诗歌更显阳刚之美。“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5行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雄鹰或雪豹”

显出激越的豪情,“蜘蛛”微不足道,也聊胜于无,一大一小,传情更加丰富。

四是语言凝练雄放,新奇动人。“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采用长句,表现雄放之意,舒展开阔;“石砾不时滑坡”则用短句,表现动荡感、滑脱感,斩截有力。“揳”字比“插”“抓”更有力量感,“撕裂”写出山石的锋利,突出攀登的艰苦。

总之,《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表现征服主题、颇具阳刚之美的新诗,能使怯者勇,惰者奋,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较好的励志作用。

相关问答

热门高中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