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教育资讯 > 高考资讯

高考资讯

2022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体育是否应该纳入高考)

2022体育纳入高考的可行性(体育是否应该纳入高考)

为什么要把体育纳入中、高考,原因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因为有考试了才会让更多人(学校、家长以及孩子)重视体育运动。

什么?

我这么说不对?

我知道大家想说什么,而且我认可大家要说的那些理由,并且认为大家说的都很对。

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上面说的这个原因所产生的影响。

事实就是如果真的把体育加入中高考中且分值占比也足够的高,那么一定会像之前“全民补课”一样掀起“全民运动”的高潮

因为通过中高考改变人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唯一的、相对最为公平的同时也是能够自己掌控的机会。

所以一旦把体育加入,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会加大“体育教育”投入。

并且我们也肯定相信很多孩子的身体素质也一定会因此得到提高。

所以如果顺着这个角度去看,把体育加入中高考,让体育成绩作为高中、高校录取学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仅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来说肯定是积极的。

但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一下。

1、说好的“去应试”呢?

“应试教育”年年喊打年年喊停,破除、摒弃唯分数论也一直在苦口婆心地讲,完善选拔体制更是年年呼吁,但这个“完善”不应该是去应试化吗?

而不断往应试这个篮子里装东西的操作,这是在“完善”吗?

这完全就是在利用、发挥应试的“积极”作用啊。

本质上这不就是应试思维下的解决问题方法吗?

2、体育本质是竞技吗?

什么是“体育”?

体育是不是就是“争金夺银”?

应试化的体育必然带来“争金夺银”的效能影响——“1分一操场”的现实情况下,能拿到的每一分都需要努力争取。

这种情况下我们基础教育的“体育”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不用多想,我们只需要看看学科类的培训就行了。

学科类的培训成为很多学校择优“工具”的情况尽管已经很可能一去不返,但那番景象和感受总还历历在目、刀刀到肉吧?

培训、竞赛把文化课培训变成了“竞技”,裹挟了或者说内卷了无数家庭和孩子。

那么我们凭什么相信体育不会也因为“竞技化”也出现这种问题呢?

仅仅只是因为它是体育不是学科类,仅仅只是因为它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而一旦“竞技化”之后,有多少人会身心愉悦?

又有多少人会因为为了“更高更快更强”而遭受伤害呢?

3、我们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从教育改革讲,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从加强体育教育去看也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体育成绩和身体健康水平有必然的关系吗?

同样都是跑1000米,3分多能跑完的就一定比5、6分钟才能跑完的好?

好吧,就算是一定好,那么有人耐力强,有人爆发力强,有人可能啥也都强或者啥也都不强,那么谁的身体素质就一定好呢?

更别说有人还先天性不能、不适合剧烈运动了。

难道因为这个就要剥夺他们的学习机会吗?

我们的初衷不就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吗?不就是为了改变太过应试化而带来的危害吗?

所以为什么不从更积极更健康的角度去做出改变呢?

最简单的操作就是加大学校体育课有质量得开足,多组织一些让孩子们都能走出教室、走出学校的活动,无论劳动还是运动,都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帮助。

另外多开辟运动场地,从社区到街道再到城市和学校、父母一起多推出一些体育文化相关的活动,把氛围、文化建设起来。

而且文化课的减负也必须加强,因为只要有文化课的限制,就一定会制约文体艺术等参与度、体验感——避免这边一堆写不完的作业,那边还要求自己去玩、去锻炼……

除此之外结合越来越被重视的家庭教育,积极引导更多家长科学教育孩子也很有意义。

事实上很多孩子得不到有效的运动也和父母不重视或者因为“顾此失彼”有很大的关系。

我支持加大体育投入力度,支持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甚至对就算是把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总成绩我也没意见。

但我更希望我们不要“按下葫芦浮起瓢”,也不要在“减负”这个问题上“阳奉阴违”,更不要一面对“应试”喊打喊杀另一面却什么都往里面装……

学科类的教训还不够大吗?

我们还要用应试的方式让孩子们对体育、音乐、美术失去兴趣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