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卡袋教育 > 教育资讯 > 公务员

公务员

基层减负的形式主义让人疲于应对(基层减负应解决形式主义泛滥)

基层减负:这些形式主义让人疲于应对

基层减负的形式主义让人疲于应对(基层减负应解决形式主义泛滥)

2015年,我通过招考,成了一名乡镇公务员,至今,连头到尾,工作6年有余。从当初的意气风发,到后来无能为力时的抑郁苦闷,再到现在的脚踏实地,一路走来只能感慨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当然,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真的“事少钱多离家近”。

“基层减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般县乡两级就属于基层,但县乡两级实际区别很大,除了乡镇层面,村一级也承担着一定的行政工作事务。从工作内容上看,基层乡镇工作可以划分为日常工作、重要的阶段性工作、紧急工作三类。

日常工作主要是对接上级部门安排下来的活儿,比如办公室办文、办事、办会,负责劳动保障的人要收缴居民养老费,做好60岁以上人群每月养老金的发放、领取资格的确认、未就业人数的统计等。其他乡镇部门则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种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的小事。

重要的阶段性工作是指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任务,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没有专门的机构、编制,多以现有部门和人员为基础,组成较为灵活的团队。比如今年是换届之年,村支两委换届和各级各部门的换届工作重叠,工作量非常巨大。毕竟,领导班子的换届调整,关系着后续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关系地方的发展和稳定。选举不只是“选举”两个字这么简单,包括印制、发放选票,派工作组进行监督选举等工作,都需要基层干部拿出耐心,反复核对。

紧急工作很好理解,比如处置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或者其他类型的突发性事件。这类工作偶然性大,但十分考验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应对能力。

基层工作琐碎冗杂,但就像毛细血管之于人体一样不可或缺,这也是基层工作的实际特点。在简政放权的背景下,从用人成本和行政效率的角度考虑,行政部门的数量和部门内的人员增加的可能性很小,不可能一味贪大求多。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家长里短,工作内容决定了基层干部不可能简简单单就把工作处理好。

随着时代发展,农村的格局悄然发生着改变。比如,农村地区常常存在土地纠纷,有些百姓讲道理,有些百姓认死理,再加上总有不讲理的人,事情就容易变得复杂。纠纷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压在工作人员心头的一块石头。国家地广人多,社会法治进程中会有各类纷繁复杂的纠纷,我们不可能全部依靠诉讼解决问题,基层调解非常重要。但调解考验着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储备、待人接物的能力。因此,既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又要周旋于各种人际关系之中,把法律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能接受的生活常识,压力怎能不大?但“减负”依然是必要和可能的。

以文件传达文件精神、以会议贯彻会议内容,是比较常规的操作,省市县下发了文件、召开了会议,起码说明文件和会议的重要性,但需要以高效的会议将会议精神传达,以简洁的文字将具体事情说明白。当然,文件和会议的传达方式如果成为惯例,是不是意味着有的会议和文件可以被省略,相应的工作安排是不是也可以化繁为简?

往往是,省一级下发了文件,附有相应的表格,市县转发或吃透精神后再发,就可能在原有表格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一般情况是增加需要统计的内容,最后到乡镇,可能出现三个不同的表,三者间的内容大概类似又不完全相同,有些数据是否真有必要统计?

一个部门需要某一方面的数据,另一个部门也需要某一方面的数据,但有些数据是重复的,却因为统计部门的口径不一致,需要基层反复进行数据统计。因此,上级部门之间能不能信息多跑路,让基层干部少些重复工作?

还有各种投票,一个项目,安排了几个投票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微信、App、网站……每人还不止1票,多出的票数意义何在?可能是能增加投票平台的粉丝。说到这,基层工作人员经常被莫名其妙地“组织”去关注一些公众号。放眼一些出名的政务号,都是把内容先做好,自然而然就吸引到粉丝。

基层离老百姓很近,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不可能轻松。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借助技术手段,探索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办法,而不是让基层人员疲于应付,也希望政府能下大力气,自上而下地遏制形式主义,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内容。

相关资讯